至少我们这代人,没有创造出什么值得后辈阅读的中文。你要是听茅于轼、吴敬琏们用“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类话谈市场经济.你就永远不可能懂市场经济,而且真到了市场经济的国家也会被人家笑话。我给你出个题目,把茅、吴这两句话翻译成英文,看看能否放在任何美国的媒体上。真翻译成英文,肯定是野蛮语言。在文明社会,这样的句子谁能找到呢?那些为这两位辩护的人,许多是出过国的。让他们举个例子吧。总而言之,我们的语言本身已经变得野蛮了。乃至这种话中文里可以有,还有许多人拥护,但英文里不能有。这简直就是处于两种进化阶段的语言。
中国的穷并不是仇富所致,而是贫富分化太严重、穷人缺乏保护的结果。这也是亚当·斯密的观点。主流经济学家和自由派至今对此也无法面对。《南方都市报》的编辑枪毙我的稿件,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中国仇富情绪太危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看法。我从来不认为中国传统有严重的仇富倾向。相反,中国自明清以来经济非常市场化,社会对贫富分化的容忍力比其他社会恐怕更大。如今世界的发达地区,香港、新加坡等地贫富分化就属于最大的,社会也很稳定。这说明中国文化中并没有特别的仇富传统。同时,我们再看看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严重的三十几个国家,哪个国家的仇富情绪不威肋、社会稳定?人都是人。中国人未必是更好的人,但也不一定是比人家更坏的人。一个社会贫富分化到了这个地步,换谁当穷人都会仇富。中国的穷人相对还算厚道的。
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北京晚报》、社科院政治所工作,后来获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有《右翼帝国的生成》《直话直说的政治》《文化的边境》《炫耀的足球》《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精英的阶梯》《草根才是主流》《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一岁就上常青藤》等书。此外,他还长期为海内外报刊撰写评论文章,被认为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的新浪博客有2000多万的访问量,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读者,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类博客的冠军。
到了后来都变成在互骂了。互相找碴。 前半部分是很不错的,关于贫富的问题,对于中国的现状再加上英美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分析。易懂。对于产权的分析对外行人也是一看就懂。
评分读完薛涌的《仇富》,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武林高手的对决。 不过这场对决显得颇为怪异,就像是学到了西域武学绝顶神功的张无忌,独自向中原武林的各派名家挑战,但各位武学名家却偏偏不肯应战。 薛涌写好战书,在空场演练了好一阵子,却不见对手露面。 涌哥好不郁闷。 是薛涌的...
评分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与梁实秋就曾有过“费厄泼耐”应该实行还是缓行的争论,在今日的中国,虽然世态人情已有大的变化,但对于“费厄泼耐”(fairplay,即体育比赛中的公平竞争)是否适合于中国,或者说应该如何实行,还存有极大的争议,薛涌的新作《仇富:当下中国的贫...
评分你读完这本书仔细思考他的其中某些观点,如果觉得他完全是用美国的政治思维来看中国的事情,我觉得这没错,社会发展的方向就基本应该是那个样子吗?发达国家走的并不是弯路,而是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翻开中国社会的近代历史,你会发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改革开放前已经是...
评分既然中国的国情已经决定了什么样的言论可以有,什么不可以有,那么我认为,这本书所汇集的这几个人的言论都可以有,且不能少,这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言论监督,只有互相攻击才会有进步,而怎么样才能变得火爆?那就是被知名媒体封杀,这次担当这个角色的是《南方都市报》,才...
有点灼见。
评分很多地方都和郎咸平的说法很像,不知谁抄谁。而且文中内容重复的较多,很能辩,但是不大气。但是某些地方还是有些启发
评分我虽然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以及凯恩斯主义者的坚决反对者,但是对书中的部分观点仍表示谨慎认同。当前中国的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不是过高而是过低,资本不是被过于节制,而和公权力相勾结,过于肆无忌惮。启动政治改革,健全市场机制,抵制、消除权力与资本的互相渗透,依靠健康的市场保证、提升劳方利益,才是防止毛左分子煽动仇富、既得利益集团鱼肉民众的治乱之道。
评分不喜欢
评分不可不读,不可多读。不可不读因为思想,主张,理据值得一读,不可多读是因为本书有很多独立的文章,信件组成,这件文章信件围绕的问题,主张,论据都类似,有点啰嗦了,另外某些信件,令我有流氓打架的感觉……但后面的某些描述西方价值观和历史演变的文章确实令我大开眼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