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1948年,朱自清因不肯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年仅50岁。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由此也正可看出作者把《论雅俗共赏》列为第—篇,并以之为书名的用意。 虽然作者自己把这集中的十四篇文章定性为“论文”,但其实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的艰涩枯窘、拒绝普通读者之感。相反,作者所选择的“逼真与如画”、“书生的酸气”、“百读不厌”、“禅家的语言”、“歌谣里的重叠”以及“雅俗共赏”等可称关键词的话题,虽然都属于中国传统和历史上重要的文学、艺术现象,但同时又有趣而吸引人,内容并不拒斥学院外的普通文艺读者。
看茶花园有没想到《雅俗共赏》里的文字?《论逼真与如画》 现代和当代作家的区别:现代的作家基本上是做老师的,而且中学老师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大学老师,大学老师有两个身份,一是老师,二是学者。(现代作家基本上都是学者;学术和创作是统一的)当代作家有时会缺乏文化味...
评分 评分还是三联“中学图书馆文库”系列里的书,朱自清的十四篇小论文,主要是文艺性的评论。喏,你看看目录名字便知道:“论逼真与如画”、“歌谣里的重叠”、“禅家的语言”等等。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这书也编入这个系列,这个是中学生的阅读范围麽?这,说的是高中吗?哎,这个系列...
评分还是三联“中学图书馆文库”系列里的书,朱自清的十四篇小论文,主要是文艺性的评论。喏,你看看目录名字便知道:“论逼真与如画”、“歌谣里的重叠”、“禅家的语言”等等。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这书也编入这个系列,这个是中学生的阅读范围麽?这,说的是高中吗?哎,这个系列...
新诗或白话诗和白话文,都脱离了那多多少少带着人工的、音乐的声调,而用着接近说话的声调。古代的音乐是一种说话,所谓乐语,后来的音乐独立发展,变成好听。
评分大师啊
评分朱自清确实没有什么诗心与天才。缺少敏锐和准确性的真诚令人对坐颇觉尴尬,但无论如何,百读不厌和闻一多几篇好歹还是比他选入课本的一些要稍可读些。
评分开学第一个星期的睡前读物
评分难得读这种,结果就是,雅不雅俗不俗什么的还不是自在裁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