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最后一年

苏联的最后一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科文献出版社
作者:[俄罗斯] 罗伊•麦德维杰夫
出品人:
页数:268
译者:王晓玉
出版时间:2009-2-1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07913
丛书系列: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苏联
  • 政治
  • 苏联的最后一年
  • 麦德维杰夫
  • 政治学
  • 社会学
  • 社会
  • 苏联解体
  • 冷战末期
  • 政治史
  • 东欧剧变
  • 戈尔巴乔夫
  • 1991年
  • 社会主义
  • 国际关系
  • 历史转折
  • 国家分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主要讲述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层的变动、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关节点、重要人物,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一事件的总结和反思。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 改革的结束与破产
1.1 苏联经济的下滑
1.2 戈尔巴乔夫身边的新面孔
1.3 立陶宛危机
1.4 1991年初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1.5 事关苏联命运的全民公决
第二章 1991年的6月和7月——危机加剧
2.1 自由落体般的国民经济
2.2 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
2.3 戈尔巴乔夫周围的分歧
2.4 与“七国”在伦敦会见
2.5 苏联共产党的地位
2.6 新奥加廖沃进程
第三章 8月事件的幕后背景
3.1 福罗斯之谜
3.2 恐慌在莫斯科不断蔓延
3.3 《莫斯科新闻报》引爆了局势
3.4 1991年8月18日的福罗斯和莫斯科
3.5 对“8·19”事件的评价
3.6 1991年8月19日
3.7 1991年8月20日
3.8 1991年8月21日
3.9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损失
第四章 穷途末路
4.1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解散后的三天
4.2 苏联议会的最后日子(个人亲身的经历)
4.3 新奥加廖沃进程的失败
4.4 俄罗斯的反共浪潮
4.5 苏维埃联盟最后的日子
4.6 苏联的解体及西方的反应
第五章 苏联解体的原因
5.1 几点初步看法
5.2 反俄罗斯的民族主义
5.3 俄罗斯的分离主义
5.4 冷战和西方施压
5.5 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5.6 戈尔巴乔夫的作用
5.7 叶利钦与苏联的解体
5.8 苏联基础和承重结构的脆弱性
5.9 几点补充看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让我们记住这几个名字 卡尔普欣 少将,克格勃“阿尔法”特种部队指挥官 亚历山大 列别德 少将,图拉空降师指挥官 巴维尔 格拉乔夫 中将,苏联空降兵司令 当他们奉命进入莫斯科市中心准备镇压行动时,不约而同地决定抗命,绝不向民众开枪; 与此同时,空军与海军司令也选择了...  

评分

作者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政论家。在苏联时代,他就以《让历史来审判:斯大林主义的起源和后果》而引人注目,此书强有力挑战了日益僵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研究斯大林主义的经典之作,却也让作者丢掉党籍和饭碗,从而跻身70年代异见运动的...  

评分

被封底的“立论十分客观”“评价基本公正”骗了!本以为真是一部锥心泣血的反思之作,读完才发现,这作者也是马克思的孝子贤孙,一位苏联遗老的温存回忆罢了。 很显然,作者对于戈尔巴乔夫放手毁掉苏联意见挺大,虽然他一直在伪装自己的持论公正,但是字里行间都是对戈...  

评分

被封底的“立论十分客观”“评价基本公正”骗了!本以为真是一部锥心泣血的反思之作,读完才发现,这作者也是马克思的孝子贤孙,一位苏联遗老的温存回忆罢了。 很显然,作者对于戈尔巴乔夫放手毁掉苏联意见挺大,虽然他一直在伪装自己的持论公正,但是字里行间都是对戈...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虽然受到编者的高度评价,但前半部分写的过于啰嗦 建议直接看第五章和后面的附录

评分

书中对苏联的解体归结为反苏联的民族主义,俄罗斯的分离主义、冷战和戈尔巴乔夫的懦弱等等原因,却对苏联的专制主义、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性质、警察国家对人权的迫害、权贵腐败和特权吝置一词,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历史学家的态度,这只是一个苏共老共产党员的挽歌。记忆最深的反而是“8.19”事件中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最终还是没有对“白宫”和周围的武装人员和市民开枪,这里固然有人性和政治的考量,但个人认为2年前中国血腥的镇压对全世界的震撼也许是一个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评分

作者虽然受到编者的高度评价,但前半部分写的过于啰嗦 建议直接看第五章和后面的附录

评分

很不错,评价历史,最重要的就是客观。在了解这段历史以后会明白哪些事可能,哪些事不可能。

评分

书中对苏联的解体归结为反苏联的民族主义,俄罗斯的分离主义、冷战和戈尔巴乔夫的懦弱等等原因,却对苏联的专制主义、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性质、警察国家对人权的迫害、权贵腐败和特权吝置一词,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历史学家的态度,这只是一个苏共老共产党员的挽歌。记忆最深的反而是“8.19”事件中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最终还是没有对“白宫”和周围的武装人员和市民开枪,这里固然有人性和政治的考量,但个人认为2年前中国血腥的镇压对全世界的震撼也许是一个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