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主要讲述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层的变动、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关节点、重要人物,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一事件的总结和反思。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苏联的最后一年》,(俄)麦德维杰夫著,王晓玉、姚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第3版。相当简洁客观逻辑清晰。大国兴衰循环,如人、如家、如一切组织,概莫能外,有时真不能强求。只是苏联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太迅速了些。记忆深刻的是,全过程中死了六个人,...
评分#读书#37《苏联的最后一年》社科文献的“甲骨文系列”,作者是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前四章全都是对事件的陈述,中立客观,主观的分析全部集中于第五章,还是很不错的。要说缺点,就是内容没什么新意,都是之前各个渠道看过的,如果不愿意看书,去爱奇艺搜...
评分#读书#37《苏联的最后一年》社科文献的“甲骨文系列”,作者是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前四章全都是对事件的陈述,中立客观,主观的分析全部集中于第五章,还是很不错的。要说缺点,就是内容没什么新意,都是之前各个渠道看过的,如果不愿意看书,去爱奇艺搜...
评分苏联解体那一年,我八、九岁的样子,还在为在学校中终于不被人叫小嘎嘣豆子而沾沾自喜呢!所以这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在我的印象中很是模糊。但还是有一个场景始终留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和我站在电视前,电视画面里,有一群外国人,重装厚裘,正在从旗杆上降下一面旗子。父亲这...
评分《苏联的最后一年》作者麦德维杰夫作为苏共中央委员和苏联人民代表亲历苏联解体,这是他作为历史学家的幸运,也是我们读者的幸运。麦德维杰夫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多种原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衰落,对中国的现状有很大的参考和启示作用,目前中央的一些动作,似乎也正是...
作者把苏联崩溃的责任一股脑推给哥八七夫了,有情绪,但是从书里可以感到民众对制度的漠然、对挡的厌倦。作者把苏共失去了对意识形态的统率作为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民众厌倦漠视的恰恰是这个。
评分作者不愿意面对的那个因素,才是苏联解体的命门
评分书中对苏联的解体归结为反苏联的民族主义,俄罗斯的分离主义、冷战和戈尔巴乔夫的懦弱等等原因,却对苏联的专制主义、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性质、警察国家对人权的迫害、权贵腐败和特权吝置一词,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历史学家的态度,这只是一个苏共老共产党员的挽歌。记忆最深的反而是“8.19”事件中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最终还是没有对“白宫”和周围的武装人员和市民开枪,这里固然有人性和政治的考量,但个人认为2年前中国血腥的镇压对全世界的震撼也许是一个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评分亲历记
评分很不错,评价历史,最重要的就是客观。在了解这段历史以后会明白哪些事可能,哪些事不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