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芮沃寿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芝加哥大学的六篇讲演稿。作者试图展示从佛教进入中国至6世纪,佛教如何适应中国文化,减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摩擦与碰撞,为儒释道三教合和打下统一的思想基础,作者还将研究视野进一步延伸至近代中国社会,检讨佛教如何在近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影响和作用,兼顾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思想、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芮沃寿(ArthurF.Wright,1913-1976),20世纪中叶美国汉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费正清同为美国汉学研究的奠基人。1947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攻佛教及隋唐史,曾任斯坦福大学及耶鲁大学教授。1951年与费正清等成立中国思想研究会,担任主席。他还是美国历史协会、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会员,并长期担任中华文明研究委员会会长。
一、作者及成书背景 芮沃涛(Arthur F. Wright)的这本书初版于1959年,几乎同时许里和的《佛教征服中国》也即将出版。所以,许里和在《佛教征服中国》的序言中写到“戴密微(P.Demieville)教授(巴黎)在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时日里,也曾潜心校读我这份研究的中...
评分一、作者及成书背景 芮沃涛(Arthur F. Wright)的这本书初版于1959年,几乎同时许里和的《佛教征服中国》也即将出版。所以,许里和在《佛教征服中国》的序言中写到“戴密微(P.Demieville)教授(巴黎)在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时日里,也曾潜心校读我这份研究的中...
评分这本小书读过很久了,最近整理时觉得很适合当下,所以这里推荐一下。 因为现在身边多了很多“信佛”的人,有同龄的年轻人,也有中年人,变成了一个社会现象。了解一下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了。一般人如果没有特别的志趣,去读一些大部头的思想史著作,估...
评分鸿篇巨著易见,深入浅出难能。在一百来页的篇幅里,二十世纪中叶最负盛名的美国汉学家之一芮沃寿(Arthur F. Wright)试图处理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中国历史中的佛教(Buddhism in Chinese History)。这本书初版于1959年,此后数番重印。半个世纪之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中...
评分<延伸閱讀選錄>已存,待用.
评分维摩诘也许也是当代很多“佛教徒”的理想吧:不是一个一无所有的苦行者,而是一个富裕且有权势的贵族,不拒绝奢华和享乐,但是在行为上是一个受人喜欢的君子。生前荣华富贵,死后能进入涅槃之境。
评分脉络清晰,品质不错的学术制成品
评分每逢战乱,社会剧变,我们就倾向去寻求外来思想的庇护,例如南北朝,清末。若是外来文化输入停滞,便拾取古时的思想以重新解释,例如宋。总之对「传统」的反思往往来源于挫败。一个有趣的观点是,中国的「理」本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主义概念(秩序),在佛教翻译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形而上的含义,即与后天经验相对的先验的绝对原则,最后成为了新儒家的核心概念。
评分(我怎么还在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