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从事有关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写作、教学与咨询,特别关注社会网络和技术网络的交叉地带。目前在纽约大学的互动电信项目中任教,其咨询客户包括诺基亚、宝洁、BBC、美国海军和乐高公司等。多年来,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连线》和《IEEE计算机》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广受读者追捧,并经常在技术会议上充当主题演讲者。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也强化了群体交流。因为人类天生就擅长群体工作,所有能够强化群体努力的东西终会改变社会。商业模式以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被改变,更大的社会影响达到极为深刻的程度,以致我们无法认识。现在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掀起一场颠覆10亿美元产业的运动。
在本书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这年头,唱歌的比听歌的多,写书的比看书的多。据说中国每天都有700种新书上架,要从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名目繁多的噱头宣传中扒拉出一两本感兴趣的书,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有那么一本书,能够让你掏点银子买下来,并且能够坚持把它翻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在合上书的...
评分胡泳老师的翻译 杂这么拗口的哦? 翻译至高标准时信达雅 这本书翻译还欠火候 这本书的内容,content marketing角度来说 是本好书 基于社会学 ,组织学在互联网中的一些 睿智观察 个人推荐阅读 其实互联网精神层面 战略层面的东西 是灵魂 大家不要一叶障目 埋头仅仅播自己的3分地
评分粗粗读完,下面说一点点个人感想。 其实,舍基是从管理成本角度去阐释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以及族群状况。全书很鲜明的 观点就是,因为互联网,传统的管理协调机制已经受到巨大冲击,以业余为代表的实践社区迅速崛起,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得到体现,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所...
评分 评分粗粗读完,下面说一点点个人感想。 其实,舍基是从管理成本角度去阐释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以及族群状况。全书很鲜明的 观点就是,因为互联网,传统的管理协调机制已经受到巨大冲击,以业余为代表的实践社区迅速崛起,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得到体现,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所...
关于社区最好的思考
评分正名是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个企业,如果只是内部沟通成本降一点点,那么大企业会增加其规模,小企业则是增加效率(这也是一种路径依赖吧)。可是,如果沟通成本急剧地大幅下降,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根据“倒U型曲线”理论——交易成本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那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际沟通成本的不断降低,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变得无利可图。结果就是大规模业余化——博客让每个人都成为记者、淘宝让每个人都成了店主、在线聊天让每个人都成了大鼻子情圣,不一而足。 这种沟通成本的下降所导致的组织形态崩溃,消解了既往专业与业余、职业与爱好之间的区别。
评分丛书名可以看出我对于知识的渴求程度,深深地爱上了自己这种不服输的性格。
评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没有给出答案
评分这本书其实可以用10张PPT完全囊括,是不错,但完全不值这个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