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对大脑的认识——探索心智、身体与世界共鸣的全新可能。
编辑推荐/图书亮点:
1. 为什么我们总是将意识与自我等同于大脑?从神经科学到心理治疗,当代关于“脑中心主义”的观念如何掩盖了人类与身体、环境及文化的深层关系?在《脑——一个关系器官:一种现象学—生态学构想》一书中,哲学家托马斯·福克斯通过现象学与生态学的视角,深刻揭示了脑研究中还原主义的局限,探讨了人类主体性形成的根本问题。
2. 从胡塞尔、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到当代生成认知与具身心智理论,本书系统阐述了大脑作为关系与共鸣器官的独特角色,提出了“循环因果性”和“身—躯双重维度”等重要理论。通过重新定义脑与身体、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福克斯引领我们以更加整体和生态的视角重新思考心理学、精神病学以及人类自我理解的可能性。
内容简介:本书是已经再版六次的德语当代学术经典名著,作者提出了一种现象学—生态学的脑科学方法论方案,强调理解意识现象的产生,不能从神经元及其网络结构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身体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出发。本书批判了脑生物学将大脑与身体及其周边环境孤立开来的倾向,强调了大脑、有机体与环境的互动,并以此来理解大脑的“关系性”,探寻一种区别于近代主体性传统的“具身主体性”。对于试图将大脑与身体隔离开来的脑神经科学而言,本书构成了一种根本性批判,揭示了脑神经科学推崇的“脑中心主义”内在的问题。
托马斯·福克斯,海德堡大学哲学系卡尔·雅斯贝尔斯教席(KarlJaspers-Professur)教授,海德堡大学医院普通精神病科主治医生,“德国现象学人论、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协会”(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Phänomenologische Anthropologie, Psychiatrie und Psychotherapie [DGAP])主席。研究重点为精神病理学、心理治疗、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并致力于在此框架内重新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译者简介:王旭,德国吕讷堡大学(Leuphana Universität Lüneburg)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宗教现象学、德语身体现象学、跨文化哲学。出版专著 Hope as Atmosphere. An 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nd Inter-cultural Study into the Phenomenon of Hope(Vandenhoeck & Ruprecht Verlage, 2022),并在《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