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以坚韧之心、诗意之笔写尽铮铮硬骨、旷世才情
???? 古典文学大家徐培均经典传记增订,真实还原一代词人的非凡人生
《李清照》系李清照研究专家徐培均先生倾力之作,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扎实严谨的史料勾勒出了中国文学史上伟大女词人的一生。
???? 李清照传记、生平文献、作品笺注及赏析集中呈现!
经典传记完善旧稿,补充李清照经典词作笺注及生平史料选辑两大板块,从生平、作品、史料出发,读懂一代才女瑰丽且孤独的精神世界。
???? 典雅装帧唯美呈现,集阅读与收藏价值于一体
全书精装双封,双色印刷,收录数十幅李清照画像及相关史料高清彩色插图
精美工艺,全书精排,古典美学风格还原呈现
——————————
【内容简介】
《李清照》系国内知名李清照研究专家徐培均先生的代表作。全书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扎实严谨的史料勾勒出了杰出女词人的一生,是李清照传记中的经典版本。
此次增订除完善旧稿外,更补充李清照经典诗词笺注及生平史料选辑两大板块,使读者从李清照生平、作品及原始文献资料等方面全面了解、认识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全书精装双封,双色印刷,收录数十幅李清照画像及相关史料彩色插图,集阅读与收藏价值于一体。
徐培均(1928—2019),李清照、秦观研究专家。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在上海越剧院任编剧。1982年调上海社科院,任古典文学室主任、研究员,兼上海作协古典组组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全国秦少游研究学会会长等职。著有《李清照》《李清照集笺注》《淮海居士长短句校注》《淮海集笺注》《秦少游年谱长编》等。
徐培均先生著的《李清照:增订本》,讲述了这位千古第一女词人的生平历史和作品风格,赏析了13首代表佳作,收录了宋元明清4代关于李清照的各种史料。 其中李清照人生经历的内容,只占了全书篇幅的1/3,用时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 书里提到反映李清照故国之思的诗句:“灵光虽在...
评分姑娘,你好哇! 今天,忙里偷闲,借这本小书,来谈谈的咱们的山东老乡——李清照吧。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传世的诗人和诗作灿若星河,但女诗人却屈.指可数,宋代的易安居士——李清照无疑是其中蕞为璀璨的那颗明星。 这本《李清照》,是古典文学大家、李清照研究者徐培均先生的...
评分姑娘,你好哇! 今天,忙里偷闲,借这本小书,来谈谈的咱们的山东老乡——李清照吧。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传世的诗人和诗作灿若星河,但女诗人却屈.指可数,宋代的易安居士——李清照无疑是其中蕞为璀璨的那颗明星。 这本《李清照》,是古典文学大家、李清照研究者徐培均先生的...
评分姑娘,你好哇! 今天,忙里偷闲,借这本小书,来谈谈的咱们的山东老乡——李清照吧。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传世的诗人和诗作灿若星河,但女诗人却屈.指可数,宋代的易安居士——李清照无疑是其中蕞为璀璨的那颗明星。 这本《李清照》,是古典文学大家、李清照研究者徐培均先生的...
评分徐培均 的《李清照》(增订本),新增失传诗词,修正旧版错误;突破“才女”标签,还原她作为严谨学者和时代见证者的真实形象。她不单是课本里几首诗词的作者,而是会痛会哭会笑的活生生的人: 少女“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天真 少.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浪漫 中年丧夫后“...
《李清照》——和中国古代其他才女一闪而过多有不同的是,李易安用她薄薄的一卷词,闪耀了她的整整一生。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少女时代“独把青梅嗅”的娇俏,婚后“赌书泼茶”的温婉,丧偶后“独自怎生的黑”的孤凄;甚至还能想到她月旦名流时的雄豪,调笑丈夫时的聪敏,乃至南渡后面对家国俱丧时的激昂。本书所收什么都好,尤其是所附资料甚丰,对于李易安是否改嫁,我持保留意见。对于她这样一位才女来说,其女性意识丰沛,且有不让须眉的气概。她的改嫁,更像是同时代人的厚诬,这也是很多才女多被男性魔化的命运。关于这点,清人之辨甚详,就不用赘述了。
评分装帧很精美,但是传记只有几万字。里面有趣的是李清照后期那些十分忧伤十分灿烂的词,居然都是在南渡之后在临安写的。
评分作者深入到故纸堆中,逐一梳理核对,对于李清照的作品进行深度整理,不仅仅是诗词作品,还有散文,序言等作品,给我们还原一个更为立体更为复杂的李清照。
评分徐培均先生引用史料很丰富,可以看到李清照历代文人眼中的形象变迁,有宋人对她“才女”的推崇,明清时期对其“妇德”的争议,还有近现代以来作为女性文学典范的重估。徐培均先生对李清照的研究持续数十年,其间不断修订完善,做到了“慢工出细活”,最重要的是,徐培均的学术散文笔法,使这本《李清照》文笔优美,既有专业深度又有可读性,是一本关于李清照的好书。
评分昨日游珍珠泉,又一次走在西更道街上,除了再看到苏辙的“仿佛江南金粉地”以及想到黄庭坚的“济南潇洒似江南”的“影响的焦虑”,还有元好问那句因为复杂情境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心长作济南人”之外,最为熟悉的当然莫过于李清照的《如梦令》了。然而诗词之作,在青少年之磨炼,也在中老年之养成,即便是建康(健康)时期的李清照,毕竟还是初次流亡,她的丈夫也还在世,尽管词中带有一些时代的悲愁,也还未深刻透骨。随着时间的推移、境遇的变迁,她的作品还将愈发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内容。这于人为苦,于文学则为幸,钓雪文学魂的莫大之幸事!这句话送给我自己和所有写作者: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