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荒诞主义和另类历史现实主义的强大融合,
旨在破坏异性恋世界的稳定并揭露其潜在的腐败。
——2022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
因伤害同性恋弟弟而忏悔的姐姐,同性恋独子自杀后独自前往越南的妇人,窥探儿子男朋友秘密的婆婆,沉迷于寻找失落神话中巨人存在证据的同性恋学生.. ....
当深情gay爱上顺直男、同性恋卷入婆媳关系、虔诚修女遇上单亲带娃的同性恋父亲......故事聚焦酷儿的母亲、恋人、手足、 朋友,以及与酷儿命运交汇的陌生人,从他们的视角展开叙述。
穿梭于日常与异境之间,在破碎与亲密中揭露酷儿生存的缝隙。勾勒一幅跨越宗教、性别、文化与时代的故事群像。
1 酷儿文学先锋之声、东南亚文学不可忽视的代表作!一本聚焦于酷儿的母亲、恋人、手足、朋友,及与之命运交汇的陌生人的故事集。
2 同两位诺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约恩·福瑟共同入选布克国际文学奖,荣膺英国良心共和国文学奖
3 从会计师到布克奖、横空出世的天才小说家!国际文坛备受关注的热议之作!引发海外媒体一致好评!
4 写给所有无法轻易快乐、又常常不被理解的普通人。
酷儿和他们身边的人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走出,讲述各自了解的故事,探讨生存的孤独和快乐的本质——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你为什么不能快乐一点?
“依我看,向人倾诉苦楚却无人置信,远比经历苦难来得糟糕。”
5 特邀赞比亚艺术家Jonathan Wateridge绘制封面、人气设计师山川承揽设计
外封寓意着“快乐在地平线上闪烁,只是遥不可及”。
内封则是一颗无限跳动着,趋于真正快乐的心脏。
我想起和我的酷儿朋友们一起度过的时光,
我们一起在痛苦中笑,在成就中哭
和那些善良但恐同的妈妈们一起生活。异性恋父权资本主义强迫我们不断“变得更好”只为让别人容忍我们的酷儿生活。
而我们辛苦争取来的幸福日子,可能只因同事一句轻描淡写的出柜言论,或是邻居看到我们和恋人一起逛商场,又或是谁恶意地把我们描绘成根本不是的怪物……就瞬间破碎了。我们其实一直站在我称为“边缘地带”的悬崖边上,只需轻轻一推,就会跌下去。
——本书作者诺曼·埃里克森·帕萨里布
诺曼·埃里克森·帕萨里布
1990年出生于印尼雅加达的天才小说作家。
帕萨里布拥有印度尼西亚国立会计学院的会计学士学位,曾在印度尼西亚税务局工作了近六年。
2015年,处女作诗集《塞尔吉乌斯寻找巴克斯》获得雅加达艺术委员会诗歌比赛冠军,并入围2016年赤道诗歌文学奖。
2022年,中短篇小说集《近乎快乐的故事》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的代表作《雅各布之书》和福瑟的《新名字》共同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同年荣膺英国良心共和国文学奖。
2023年,《近乎快乐的故事》入围了美国国家诗歌和散文翻译奖以及美国卡尔塞多翻译文学奖文学奖。2024年,帕萨里布获得了首届帕特里夏·凯利斯国际写作奖学金和东南亚文学委员会的斯特拉扬·穆达奖并被哈佛大学亚洲中心选为驻地艺术家。
鲜花在过去并不是奢侈品。 “以前,用鲜花来迎接爱人是很平常的事。”无法被形容的高墙隔绝了过去与现在的喜悦的流动。平静而压抑的感觉,想起来以前读过的“玛格丽特也许并不是花的名字。”一种荒芜,不同于贝克特《向糟更糟去》的那种对虚无的戏谑语气,我们不能饮鸩止渴地自...
评分一开始想要读这本书是被副标题中的“酷儿故事集”所吸引,就马上去买了预售。 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印度尼西亚”的书,这其实是我未曾意料的,因为手头有两本关于印尼的书放了很久了,我不太了解书中那些关于社会以及宗教等背景的东西,“巴塔克神话”这种词更是第一次听说...
评分酷儿生活不止有爱情 2021年,在编辑生涯的第8年里我出版了韩江作家的《素食者》 [素食者] 因而收获了不错的销量和口碑,可这些成绩却并没有将我带入更广阔的韩国文学海洋中,我始终希望能在更多兼具地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作品中找到自己想要引进出版的信号,于是,在这样的寻找...
评分一开始想要读这本书是被副标题中的“酷儿故事集”所吸引,就马上去买了预售。 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印度尼西亚”的书,这其实是我未曾意料的,因为手头有两本关于印尼的书放了很久了,我不太了解书中那些关于社会以及宗教等背景的东西,“巴塔克神话”这种词更是第一次听说...
评分酷儿生活不止有爱情 2021年,在编辑生涯的第8年里我出版了韩江作家的《素食者》 [素食者] 因而收获了不错的销量和口碑,可这些成绩却并没有将我带入更广阔的韩国文学海洋中,我始终希望能在更多兼具地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作品中找到自己想要引进出版的信号,于是,在这样的寻找...
蛮喜欢的,最打动我的是《你叫什么名字,桑德拉?》《巨人正传》《愈显主荣》三篇。比起写酷儿经验,作者更多的是在写酷儿周遭的人的经验——他们的母亲、朋友,还有注定只能与他们有几面之缘、善意而不同、热切而孤独的人;而酷儿经验之深刻,难道不正在于自我和周遭都可以同时强悍且脆弱?作者的语言风格是我近期读过的最为简洁的那种,三两句话间生离死别发生,雨渍蒙住窗户,希望毫不留情地破灭,读的时候连泪都没有,但觉得痛。所谓“另类历史现实主义”的篇目非常适合做后殖民分析,不知作者是不是理论先行地去构思了小说,但完成度还是蛮好的,故事中出现的许多“非本土”元素也很有意思。也想去读读他的诗。(标“想读”时写了一句“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感谢编辑。)
评分西瓜糖工作室的002号作品,一本赌上信誉签约三年才终于被允许出版的印尼酷儿故事集,作者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将过去、今生、来世、道德、宗教、生魂、亡灵、性少数、酷儿叙事、异性恋霸权、巴塔克神话等元素串联在一起,以酷儿母亲、恋人、手足、朋友,以及与酷儿命运交汇的陌生人的口吻和视角展开叙述,当深情gay爱上顺直男、同性恋卷入婆媳关系、虔诚修女遇上单亲带娃的同性恋父亲,姐弟感情遭遇性取向危机,穿梭于日常与异境之间,在破碎与亲密中揭露酷儿生存的缝隙。
评分今天拿到手,今天就读完了!虽然这本书叫《近乎快乐的故事》但作为读者,从封面到内页,都能感受到真真正正地攥在手心里的快乐!西瓜糖的出品相当用心。 最爱《愈显主荣》,这篇中关于主角对上帝的质疑可以说是全书的主题:在「有利」的实验环境中延年益寿的生命是否还能叫作生命。 这篇故事让我想起了一款俄罗斯游戏《INDIKA》,在游戏剧情线接近末尾的时候,女主印蒂卡以东正教的「神显仪式」连续三次祈祷、三次亲吻圣物匣,她近乎刨根问底地祈祷着,结果却什么也没发生,信仰是假的、圣物匣是假的、她过往所遭受的一切也是假的,更加惹人发笑的是,那些所谓的需要靠教压抑人的天性才能获得的「信仰值」,原来只要甩一甩圣物匣就能如爆积分一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没有人该为了这虚无缥缈的宗教信仰/社会道德而奉献那些自然流露的生活。
评分了解东南亚文化的途径本来就少,除去大名鼎鼎的黎紫书的哪些马来文学,但也不确切,黎的哪些还是浓厚的华人色彩,这本“印尼”的又很不一样,首先这本算东南亚的lgbt文学了,其次我觉得作者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更大。“印尼”本来也是个文化多元或者说割裂的地方,从苏门答腊岛那边都大陆文化的影响,到帝汶岛,更多的是澳洲原著文化,或者殖民文化的混杂,难免会有拉美文学的感觉。
评分给三星已经是仁慈了。感觉是被诈骗了,完全虚有其表,对“酷儿文学”及其子主题浅尝辄止,毫无深度可言,文笔极其青涩,看得出来是想讨论queerness在后现代的precarity和disidentification的状态,但问题就是这些故事从内容到形式都撑不起来想讨论的主题,所以显得很空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