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第一本研究梁漱溟的专著
出版当年荣获美国历史学会东亚史研究最佳著作奖
畅销四十年不衰
--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的专著,作者深入考察了梁漱溟的成长背景、思想发展轨迹、重要社会活动,并将之置于世界性反现代化思潮的大背景下予以解读。作者提出,在20世纪的风浪中,梁漱溟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可称“最后的儒家”。本书1979年获美国历史学会东亚史研究最佳著作奖。
艾恺(Guy S.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梧桐汉学学者讲席教授。著有《持续焦虑: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合著)等作品。
儒家是个很难描述的问题, 内含着众多哲学的思辨和历史的变迁。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谈儒家, 更是难上加难。难过在美国民众中推广我们的麻辣火锅。因此, 我更喜欢的是书本的副标题: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1. 圣人万能? 从明代的王阳明开始, 圣人就是一个普遍概念, 所谓“满街皆...
评分一、梁漱溟的文化态度 和许多人设想的不同,梁漱溟自小接受的是偏西式的教育,他在成人之前几乎没有认真研习过儒家经典。但这并不是说梁漱溟有留洋背景,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梁济是一位科举出身却主张“现代”教育的前沿人士,鼓励孩子自持己见,独立发展,梁漱溟七岁时就被送去了...
评分——“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他说罢就离开了家。 《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于1979年出版于美国,传记类书籍。作者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研究梁漱溟,研究中国文化。在创作这篇传记时,作者尚未见过梁漱溟本...
评分“你这个问题太大。我这儿回答不了你。”去年12月中旬两个星期,梁钦宁陪艾恺从山东曲阜一路西行,向中国读者隆重推荐《最后的儒家》。恰值梁漱溟诞辰,在关注完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久,《零边际成本社会》也才在中国书市推出,这边另一个方向的文化活动让我很快从经济盛会扎堆的...
评分一、梁漱溟的文化态度 和许多人设想的不同,梁漱溟自小接受的是偏西式的教育,他在成人之前几乎没有认真研习过儒家经典。但这并不是说梁漱溟有留洋背景,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梁济是一位科举出身却主张“现代”教育的前沿人士,鼓励孩子自持己见,独立发展,梁漱溟七岁时就被送去了...
封面我还以为是陈丹青,面相和神态酷似
评分佩服佩服 一辈子按着自己的想法坚持不懈 虽然有点理想主义?
评分佩服佩服 一辈子按着自己的想法坚持不懈 虽然有点理想主义?
评分新版出来!论文可以写到如此好看~难怪四十年畅销不衰
评分新版出来!论文可以写到如此好看~难怪四十年畅销不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