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士大夫群体结党和交游活动入手,考察汉晋时期的政治史。汉晋士大夫通过结党和交游联合起来,与外戚、宦官和执政者合作或斗争。结党、交游是士大夫谋取利益和表达志尚的重要方式,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本书试图在家族因素之外,探寻其他解读汉晋政治史的视角,希望能对学界研究汉晋历史有所帮助。
张辞修,1992年6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定兴县。20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史、经济史。在《文史》《中华文史论丛》《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新意无多,政治史的解读太流于表面,还有很多学术史没有涉及到。心疼买书钱。
评分新意无多,政治史的解读太流于表面,还有很多学术史没有涉及到。心疼买书钱。
评分第二章对贾充的分析很精彩,尤其是贾充和羊祜裴秀的暗斗以及武帝伐吴动议形成过程中贾充一党与少壮派官僚之间的斗争,能看出作者很善于在细微的官职变动中嗅到政治风向的变化,很厉害。第四章对张华的分析也很精彩,第三章对王敦杀王澄的分析以及附录对周顗政治立场变化的分析亦颇有启发。 只是学术史的清理或不太到位,第一章讲东汉名士交游和结党的时候未能使用汉碑,也未能与此类研究展开对话,颇为遗憾。第三章讲浮华案似也难以超越王惟贞的分析。另外有些推论有缺环,或者太过,如认为司马昭执政时期钟会和贾充组成了利益共同体,还是缺乏说服力;在对付杨骏时,赵王伦和楚王玮应该就是贾后招来的,作者似未措意。
评分第二章对贾充的分析很精彩,尤其是贾充和羊祜裴秀的暗斗以及武帝伐吴动议形成过程中贾充一党与少壮派官僚之间的斗争,能看出作者很善于在细微的官职变动中嗅到政治风向的变化,很厉害。第四章对张华的分析也很精彩,第三章对王敦杀王澄的分析以及附录对周顗政治立场变化的分析亦颇有启发。 只是学术史的清理或不太到位,第一章讲东汉名士交游和结党的时候未能使用汉碑,也未能与此类研究展开对话,颇为遗憾。第三章讲浮华案似也难以超越王惟贞的分析。另外有些推论有缺环,或者太过,如认为司马昭执政时期钟会和贾充组成了利益共同体,还是缺乏说服力;在对付杨骏时,赵王伦和楚王玮应该就是贾后招来的,作者似未措意。
评分第二章对贾充的分析很精彩,尤其是贾充和羊祜裴秀的暗斗以及武帝伐吴动议形成过程中贾充一党与少壮派官僚之间的斗争,能看出作者很善于在细微的官职变动中嗅到政治风向的变化,很厉害。第四章对张华的分析也很精彩,第三章对王敦杀王澄的分析以及附录对周顗政治立场变化的分析亦颇有启发。 只是学术史的清理或不太到位,第一章讲东汉名士交游和结党的时候未能使用汉碑,也未能与此类研究展开对话,颇为遗憾。第三章讲浮华案似也难以超越王惟贞的分析。另外有些推论有缺环,或者太过,如认为司马昭执政时期钟会和贾充组成了利益共同体,还是缺乏说服力;在对付杨骏时,赵王伦和楚王玮应该就是贾后招来的,作者似未措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