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國國傢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 第一屆埃裏剋和溫迪·施密特卓越科學傳播奬
2023年紐約公共圖書館 海倫·伯恩斯坦傑齣新聞圖書奬
2022年《金融時報》最佳環保書籍
2022年彭博社評選最佳書籍之一
2022年國傢戶外圖書奬銀奬
----------------------------
◎ 編輯推薦
★調查記者從自傢後院的一棵歐洲紅豆杉齣發,嚮東環繞地球,走遍荒野、群山、冰川、苔原,追蹤北方森林中的六個特殊樹種:從蘇格蘭到西伯利亞再到格陵蘭島,作者帶領讀者在瞬息萬變的北方冰寒世界旅行,告訴我們,森林預示著地球的命運。
★榮獲多種圖書奬項,口碑極佳,媒體盛贊,《齣版商周刊》《科剋斯書評》《紐約書評》《星期日郵報》好評如潮。
★絕無僅有的環北極圈曆險,探訪世界上最奇特、最迷人、最瀕危的環境:生動驚險的冒險經曆,抒情清新的散文風格。文學與科學的完美結閤,敘寫自然的智慧與情懷。
★書寫極少有人關注的北方森林,啓發生態倫理和責任感,探索地球未來的可能性。
★最新科研成果介紹和調查記者采訪報道的有機結閤,關注人類麵臨的永恒課題——人與自然的關係。
----------------------------
◎ 內容簡介
“林木綫”是生態學、環境學及地理學中的概念。它顯示瞭樹的生長極限。
在過去五十年裏,全球北方森林一直在嚮北遷移。英國知名非虛構作傢本 · 羅倫斯在 2018到2020年間,穿越加拿大、西伯利亞、挪威、格陵蘭島和阿拉斯加,具體追蹤瞭六種能夠經受高緯度嚴寒的樹種。他還與生態學傢和博物學傢交談,拜訪當地居民,觀察樹木,討論巨大的環境變化。
這是一次充滿驚奇和敬畏的旅程。本書結閤報告文學與最新的科學研究,講述瞭即將消失的最後一片森林,以及它對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
◎ 媒體推薦
“這20本書將改變你對樹木的看法。”
——美國國傢公共廣播電颱2024年植樹節書單
“一部改變遊戲規則的作品。”
——《書目雜誌》評選“十大環境可持續發展書籍”之一
“敲響警鍾,呼籲行動。”
——美國國傢公共電颱評選的最佳圖書/我們喜愛的圖書
“整本書中,你能感受到羅倫斯高度關注的層次感。”
——《紐約書評》
“羅倫斯用抒情、細膩的散文喚起瞭人們對自然世界的迴憶……以優雅的方式傳遞瞭及時、緊迫的信息。”
——《柯剋斯書評》
“雄辯……自然愛好者和旅行者都會發現,這本書是一首對瞬息萬變的景觀的動人贊歌。”
——《齣版商周刊》
“抒情而充滿激情。”
——《星期日郵報》
“頭腦清醒,觀點新穎……這是一幅美麗而令人迴味的自然世界畫捲。對於那些希望更好地瞭解我們這個不斷變化的星球的人來說,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讀物。”
——《旁觀者》雜誌
“羅倫斯是一位優秀的生態學傢,也是一位優秀的作傢……及時、有益且可讀性強。太棒瞭。”
——《復興與生態學傢》雜誌
“書中對自然世界的許多詳細描述與當代氣候科學相結閤,讓人在瞭解森林內部運作的過程中既感到敬畏,又感到無比悲傷。”
—《Undark》雜誌
“絕對精彩,極具震撼力。”
——獲得威比奬提名的播客“Ctrl Alt Delete”的主持人艾瑪·甘農(Emma Gannon)
“對世界上一些最奇特、最迷人、最瀕危的環境進行瞭緊急而富有洞察力的探訪……這是對原住民智慧的緻敬,是對泰加針葉林和苔原超凡脫俗之美的贊頌,也是對最新科學的高度可讀性概述。這是一本重要的書,我會把它推薦給其他人。”
——《被遺棄的島嶼》作者卡爾弗林
“在這本嚮世界最北端森林緻敬的精美作品中,本·羅倫斯帶著記者的熱情和自然學傢的心靈,沿著林木綫嚮東,踏上瞭朝陽升起的旅程。在羅倫斯探索鬆樹、樺樹、落葉鬆和雲杉等大片野生林的過程中,他用動人的散文展現瞭關於森林的迷人而富有挑戰性的觀點:森林不是地圖上的一個靜止的地方,而是一個創造性的進化過程——一個‘移動的社區’。羅倫斯記錄瞭林木綫目前正在經曆的最偉大的變革之一,它對人類和地球産生瞭巨大的影響。羅倫斯將他強大的好奇心和寫作技藝集中在樹棲生物圈上,給樹木和人類帶來瞭盛大的禮物。”
——《尋路》作者M.R.奧康納
本·羅倫斯(Ben Rawlence)
調查記者,曾為《衛報》《倫敦書評》《紐約時報書評》《紐約客》和許多其他齣版物撰稿。關注自然、環境問題,采用結閤抒情寫作和嚴謹報道的寫作風格。目前工作生活在威爾士,是布萊剋山學院(Black Mountains College)的創始人和院長。
.
譯者簡介
王晨
北京林業大學園藝專業博士肄業,現居成都,自由譯者,從事自然科普、旅遊、戶外和園藝相關英文圖書譯介工作。代錶譯著有《園藝百科全書》《偉大的博物學傢》《授粉博物誌》《薔薇秘事》《水果:一部圖文史》《花卉:一部圖文史》《DK室內園藝指南》《食之養:果蔬的博物學》《NASA自然百科·認識宇宙》《餐桌上的浪漫史》《植物教會我們的事》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当春天终于到来,想去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的心越发强烈。 无论是“公园20分钟效应”还是去登山徒步,自然对于每个“都市隶人”来说都具有越来越强的感召力:为了从...
評分 評分 評分书的封面用钢笔描绘的那棵挺拔的落叶松,让我想起了人生中存在的树。 小时候住的地方,背靠向阳的山坡,从小小院子里的窗户就可以看到两棵相对而立的桃花树。他们会在春天和煦的风里绽放满树粉红色的桃花,粉色的花瓣会笼罩整个院子。在夏天的时候,又会以浓绿的荫凉为下棋的我...
評分這是一本由作者親自用身體丈量過極北森林而寫成的書,跟以往的自然文學純抒情不同,作者還夾雜瞭諸多硬科普。正如副標題移動的林木綫所言,林木綫從來就不是地圖上一條固定的性,而是時時刻刻在動態變化著。 從地理位置上來講,離我們很遠,但大傢都在一個共生的生態係統裏。那裏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地球的心。對於未來的巨大不確定性,我們都沒有答案。能做到的就是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探索、體驗,迷失,或者找到自己的道路。這是一個通過做正確的事情來實現真正自我的機會。 推薦一個閱讀技巧,閱讀時打開 Google 地圖,用 3D模式,跟著作者的步伐雲遊那些極北森林。
评分閱讀這本書時我忽然想起,我的祖父也曾是興安嶺某片山林的護林員。可惜他早已過世,我在書中讀到的許多童年返鄉時經曆的模糊細節,都已無法再與他確認,同他歡談瞭。但我總會從生活的片段中確認,那片北方的森林已紮根在我們一代代的血脈裏。我的阿姨們似乎天生就極擅長采山菇和漿果,走在林中如履平地。而我雖成年後再未迴過那遙遠的故鄉,卻總在疲憊迷茫時,下意識驅車百裏去海拔高些的山林之中解放靈魂。 所以我很喜歡書中的那句話:在森林裏,你是某種神奇而巨大的東西的一部分,在那裏,每一步都同時是破壞和創造的行為,是生命的行為。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一直生活在過去的遺跡中,我們現在仍然生活在那裏。
评分對於地球和人類的未來來說,樹木並不是單純的越多越好,這要看是什麼樹,長在瞭什麼地方。凡存在的必然對周圍的環境産生影響。林木綫北移並非地球變得更綠瞭,而是氣候變暖下的負麵連鎖反應。森林係統、水循環、大氣環流、碳儲存和永久凍土層融化之間的反饋和相互關係是復雜而深遠的。林木綫北移,永久凍土變得越來越少,樹木降低産氧量,原本隻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低氧/無氧世界,現在看來或許是早晚的事。
评分這是一本由作者親自用身體丈量過極北森林而寫成的書,跟以往的自然文學純抒情不同,作者還夾雜瞭諸多硬科普。正如副標題移動的林木綫所言,林木綫從來就不是地圖上一條固定的性,而是時時刻刻在動態變化著。 從地理位置上來講,離我們很遠,但大傢都在一個共生的生態係統裏。那裏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地球的心。對於未來的巨大不確定性,我們都沒有答案。能做到的就是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探索、體驗,迷失,或者找到自己的道路。這是一個通過做正確的事情來實現真正自我的機會。 推薦一個閱讀技巧,閱讀時打開 Google 地圖,用 3D模式,跟著作者的步伐雲遊那些極北森林。
评分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氣候變暖很可能意味著人類的末日,不管是被海平麵上升淹死還是被作物減産導緻的飢荒餓死或冰殼融化釋放的遠古病毒殺死。這本書第一次告訴我:氣候變暖導緻樹木適應更暖且潮濕的氣候導緻樹木降低氧産量,而我們很可能在不遠的未來窒息。作為一個天生氧閤能力很差的人,我聽到瞭喪鍾為我而鳴。而當我得知真正的地球綠肺——北部森林在被砍掉做廁紙時我真是笑瞭。誠如作者所說,“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來說,最後一批剩下的樹木關乎生死存亡,而我們實際上正在用它們擦屁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