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德] 尼采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36
译者:周思成
出版时间:2025-2
价格:6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268806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人生
  • 哲学
  • 思考
  • 经验
  • 教训
  • 成长
  • 智慧
  • 反思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尼采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之一

清华历史学者周思成精译详注本

无障碍领略哲学巨人的隐秘深意

详解历史的滥用,解构历史与权威

看历史如何带我们面对生活、思考未来

◎作品看点

★ 尼采早期代表作,影响了一代知识人如何看历史。《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出版于1874年,是尼采计划撰写 的系列短篇《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篇,是除《悲剧的诞生》外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其中对于历史学的批判性思考直接影响了福柯,使其力避传统史学分析而另辟新的分析途径,福柯一度自封为“尼采派”。美国思想史家海登·怀特更是言必称尼采,后现代史学家的基本立场在相当程度上都源于尼采。

★ 1:2详解细释,青年历史学者周思成精译本。目前国内已有的四个德译本和一个英译本多没有注释或仅有少量注释,而尼采在本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戏仿和反讽,写作风格对公众并不友好。鉴于此,青年历史学者周思成在广泛研究现有中译本、法译本、德文评注本以及尼采相关著作基础上,对书中涉及的用典、知识背景等做了详细注释,带领我们深入尼采思想的肌理。

★ 后现代史学先驱,揭示历史的误用与滥用。在19世纪这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尼采对美化甚至虚构历史的“纪念式历史学”、将鲜活事物进行防腐处理的“好古式历史学”以及将人引向虚无的“批判式历史学”进行了强烈批判,详解历史感的泛滥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主张历史学应为生活服务,可谓强调主体和当下于历史之意义的后现代史学先驱。

★ 一篇“不合时宜”的考察,于自身中克服时代。除了对历史学的批判,尼采还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德国语文学、黑格尔哲学、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德国文化,针砭时弊,直指时代的“历史病”,即主张一切都必须从“历史性”加以理解,在当时德意志民族统一、乐观主义与国家主义呈一边倒之时,提醒人们对合时宜的东西保持清醒,这在今天恰是一种“合乎时宜”的警示。

★ 在全球化媒体时代,用生命的透镜看“历史”。在今日全球化媒体时代,当历史成了“即刻史”,不同媒体抢占历史事件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跟随尼采思考历史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历史”要为人的生活开辟一条创造性的道路,让人能够回答为什么而生活,“用生命的透镜看历史”,而不是甘当模仿者。

★一切历史都是未来史,去除好古或虚无,面向未来生活。本书延续尼采一贯的风格,言词犀利,不仅是当时的

“牛虻”,也是今日的“嘴替”。不存在客观的历史,判断历史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有利于人生,以此呼吁我们从历史的重负中解放出来,摆脱令人麻痹的教条式教育,面向未来自由思考和行动,“把一切‘过去是如此’变为‘我要它如此的!’”。

◎内容简介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出版于1874年,是尼采继《悲剧的诞生》之后计划撰写的系列短篇《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篇,也是他除《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论道德的谱系》之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

在19世纪这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针对历史感的泛滥,尼采在这篇“不合时宜”之作中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历史学、语文学、黑格尔哲学、高等教育乃至文化等“时代性的、合时宜的东西”,追问历史学于我们人生的用途,强调主体和当下对于历史的意义。这种视历史学为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策略的观点,使之成为后现代史学的先驱。

青年历史学者周思成在本书中以文本与注释1:2的比例对文中涉及的大量历史、哲学背景以及明典、暗典、隐喻、反讽等做了详细的注释,并撰写了长篇导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重新思考历史于当下的意义。

◎图书推荐

译介塑造着原作在异文化语境里的形象。尼采的《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经周思成的译注,不再古奥而疏离,更有青春新锐之气,不再“不合时宜”,反而显得十分切近当下。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

这部尼采名作的新译注本可谓意外地回应了时代的呼声。21世纪头二十来年公众对往昔异乎寻常的热情,似乎贴近尼采所说的历史感泛滥。此时重温《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就变得十分对症:什么样的历史最有益于我们的精神健康?怎样避免成为陈腐历史的囚徒?如何学会一边历史地思考过去一边现实地创造未来?尼采在一个半世纪之前的深刻沉思召唤我们保持批判立场,傲然地不合时宜,热烈地拥抱生活,从而达至超越性的解放与自由。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尼采的历史哲学思考,始自当年那位青年哲人对十九世纪德语世界“历史热”的猛烈批判。而青年史家周思成在当下中国的“历史热”前,以广博学养和晓畅文笔,重新译注尼采这部“后现代史学”的先声,又何尝不是一次“不合时宜的考察”?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语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其著作充满格言、警句和悖论,对宗教、道德、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至今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道德的谱系》《不合时宜的考察》《快乐的科学》《偶像的黄昏》《善恶的彼岸》等。

译者简介

周思成,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民族史、军事史和法律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版作品《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规训、惩罚与征服:蒙元帝国的军事礼仪与军事法》《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王安石“强辩”考:十一世纪中国政治的常识与诡辩》等,另有译著多部。

目录信息

译者导读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前言
章一
章二
章三
章四
章五
章六
章七
章八
章九
章十
附录 进一步阅读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摘要:《历史的用途与滥用》让尼采给许多后世学者留下了“反历史”的刻板印象,但这个早期文本不能有效涵盖尼采对待历史的总体态度,历史感在他后续的哲学思想中承担着重要功能。无论是强调其中的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历史对尼采来说始终与多元主义相联系,它一方面表现出对...  

评分

摘要:《历史的用途与滥用》让尼采给许多后世学者留下了“反历史”的刻板印象,但这个早期文本不能有效涵盖尼采对待历史的总体态度,历史感在他后续的哲学思想中承担着重要功能。无论是强调其中的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历史对尼采来说始终与多元主义相联系,它一方面表现出对...  

评分

只看了几页就迫不及待先来致谢作者,作者之外还要感谢两位译者。文以载道,质以成文,山火之贲,得其大原。“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音阔)犹犬羊之鞟。”文字是椟,内容是珠;有好珠或无好椟,无好椟必坏好珠。豆瓣97,全文读书笔记,无所删减,所以不再一一誊抄。 35...  

评分

歌德说:“我憎恨那些只能教训我但却不能丰富或直接激励我行动的一切事。” 在尼采看来,人生需要历史。根据需要的不同,历史可以划分为纪念性、怀古性、批判性三种。纪念性历史属于积极努力的人,他有伟大志向,需要有榜样、模范来激励,但在同时代人中又找不到,...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历史主义不是带着历史眼光去看当代的问题,不是把历史作为今天的参照,而是指一种“历史病”(a historical disease),即被过去和有关过去的知识和教养所拖累,失去了生活的活力、意志、决断和冒险精神。历史主义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时间的一种机械的理解,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一种时间、自然、机械的流程。积累、进步、将来总比现在好、现在总比过去好、人应该越来越聪明的概念,都有一种机械的对时间的信心。尼采反对的当然不是历史学科和历史性知识本身,而是现代性文化的理性化、专业化、繁复化表象下面的苍白和虚无;他担心的是那些“把历史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人”“绝不能自己做出历史事件”;他看到的现代性的“个人变得萎缩、不足,不能自信……沉没在向外不生作用的学来的事物与不能成为生活的教训堆积在一起的垃圾里。”

评分

阅读体验不错,要注意做笔记,文献典故要查字典,少点文言句式更好

评分

周思成在中国史研究和世界史翻译上双向发育。《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或为尼采对语文学界碌碌诸公的一种答复。书中批判的纪念式历史学、好古式历史学,书中讥讽的猎奇的观光客或苛细的考据家等,皆有意无意地针对当时语文学研究的流弊。尼采不仅批判语文学,还批判更广泛意义上的历史学。19世纪首先是历史学的世纪,历史学成为所有其他科学之首。人们历史地看待一切事物,历史学和古典语文学地位骤升,成为高等教育和初级教育的主干课程。历史学第一次被置于哲学之上。此种趋向在德国尤其得到集中体现和重大发展,可是,尼采偏要在历史学的时代作为历史学的批判者出现。后来,他还在自传中颇为自得地回顾,当时自已就敢于将:这个世纪引为骄傲的历史意义,首次被认作病态的,被认作沉沦的典型标志,是一种历史病。尼采确实如他所言,只攻击胜利的东西。

评分

历史永远是一种艺术、一种权力,总有对原初事件的扭曲 3+1颗星,详细全面的注释值得被看见

评分

1、收到这本书的这一天,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面,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座,三人在媒体面前发生激烈争吵。2、“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历史”过后的今天,尼采仍在熠熠生光。而“历史”,仍在继续。3、“哲学”这个词听起来那么虚幻又高深,它到底是什么?在词条中,“哲学”(英文:Philosophy)被释义为“对世界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人理解人、人认识人的理性活动”。或许可以这样理解,通过这本书,我们窥到了哲学巨人的吉光片羽。而哲学对于人们来说,也许是踏过尼采脑海的那匹都灵之马,或是奔跑在每个人脑海中的一万匹脱缰的马。当生活三十年后大厦崩塌,当云层深处的黑暗淹没心底的景观,我们也许可以更加理解历史是什么,而哲学又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