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论

红楼梦人物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作者:王昆仑
出品人:
页数:25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3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007642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红楼梦
  • 红学
  • 王昆仑
  • 古典文学
  • 文学批评
  • 大家小书
  • 中国文学
  • 文学
  • 红楼梦
  • 人物分析
  • 古典文学
  • 小说研究
  • 女性形象
  • 家族命运
  • 人物心理
  • 社会背景
  • 文学批评
  • 人物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红楼梦人物论》里像这样精辟的段落太多了,我不能把全书都抄在这篇序言里!虽然这些话都是20世纪40年代写下来的,但现在读起来仍然感到十分新鲜,而且有多深的内涵、多重的分量啊!对《红楼梦》能作如此深刻透辟的理解的,我认为王昆老是极少数人中的一个。我可以说,只要《红楼梦》存在,就需要这本《人物论》的存在,读者需要解读《红楼梦》,至少是解读《红楼梦》里的爱情、婚姻、妇女问题,这也是《红楼梦》最主要的方面,读者是不能没有这部书的。

在我的故乡太湖风景区的鼋头渚最高处,至今还保留着一幢“七十二峰山馆”,这是王昆老的旧居,有好多次重要的地下工作会议也是在这里开的,虽然他后来不住这里了,但解放后,陈丕显、陈毅还曾去过,邓颖超还关心过这幢房子,我几次到鼋头渚去,总要去看看这所房子,作为对乡贤的仰慕。我现在忽发奇想,想建议再为这所房子增加一个名字,叫做“解梦山馆”,以纪念王昆老对红学的重大贡献。我希望得到金陵的理解,我想这是十分值得的,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奇书,解《红楼梦》实在不容易啊!

作者简介

王昆仑,原名汝虞,笔名鲲、太愚。原籍江苏无锡,生于河北。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6年起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后,曾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48年赴美考察。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红楼梦人物论》,昆曲《晴雯》等。

目录信息

关于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代序)花袭人论晴雯之死李纨与秦可卿大观园中的遁世者——妙玉、惜春、紫鹃、芳官政治风度的探春平儿与小红《红楼梦》中三烈女——鸳鸯、司棋、尤三姐贾府的太太奶奶们宗法家庭的宝塔顶——贾母刘老老是丑角吗?王熙凤论贾府的老爷少爷们贾府的奴仆们史湘云论薛宝钗论林黛玉的恋爱黛玉之死贾宝玉的直感生活宝玉的逃亡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古典小说写的主要是什么?是人物。看人物应该从哪里看?从文本。 《红楼梦》究竟写了什么?有人说是批判封建大家族以至整个社会,也有人说是同情女性。这都不要紧。所谓文学批评,自然是各有各的看法。当作品完成后,它就不再仅仅属于作者一个人了。文学当然和其他艺术一样,也...

评分

读完了中华书局版《红楼梦》,然后把80年代的电视剧全部看完后,还是意犹未尽,才明白为什么红学自成一派了,而且那么多学者去研究红学,有时想想也许是自欺欺人,也许是故弄玄虚,结果并非如此,因为他是巨著,代表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的见证。于是开始很感兴趣,一开始还...  

评分

古典小说写的主要是什么?是人物。看人物应该从哪里看?从文本。 《红楼梦》究竟写了什么?有人说是批判封建大家族以至整个社会,也有人说是同情女性。这都不要紧。所谓文学批评,自然是各有各的看法。当作品完成后,它就不再仅仅属于作者一个人了。文学当然和其他艺术一样,也...

评分

有浓浓时代印记的人物评论,将当代的政治正确带进小说解读是现在仍然流行的现象,但是真的合适吗?不可否认,有的小说初衷确实如此,但也有一大部分不是。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曹雪芹构筑出来的乌托邦,虽有一定的反抗性,但远远不能达到批判封建社会乃至于到“鄙弃和厌恨本阶级...  

评分

读完了中华书局版《红楼梦》,然后把80年代的电视剧全部看完后,还是意犹未尽,才明白为什么红学自成一派了,而且那么多学者去研究红学,有时想想也许是自欺欺人,也许是故弄玄虚,结果并非如此,因为他是巨著,代表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的见证。于是开始很感兴趣,一开始还...  

用户评价

评分

政治人物的笔触。视角比较宏观,有些篇章论的十分精彩,有些则泛泛无力。

评分

居然看了整整一年多,速度跟龟爬一样。作者是在用生命厌恶薛宝钗,不过对于很多人物分析得很透彻,最后关于林黛玉的两章写得棒极了。

评分

王昆仑的文笔一流,如行云流水,对人物点评也蛮到位,读起来很畅快。可惜书中掺杂了一些阶级分析观点,过于主观、迂腐。

评分

政治倾向、对于阶级反抗的大肆赞美等时代痕迹压不住智慧的闪光,其对于一些人物的洞见,语言用词之精准也时常让人一惊。

评分

眼中是阶级,即使是阶级斗争,也难以还原“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