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英] 史蒂文·朗希曼
出品人:后浪
页数:304
译者:马千
出版时间:2023-9
价格:7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2519968
丛书系列:汗青堂
图书标签:
  • 历史
  • 奥斯曼帝国
  • 君士坦丁堡
  • 中世纪
  • 战争
  • 攻城战
  • 拜占庭帝国
  • 15世纪
  • 文化冲突
  • 宗教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历史背景描写深厚悠远,战争过程交代清晰有条理

文笔凝练传神,人物刻画生动感人

【媒体推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阅读过史蒂文•朗西曼的多本作品,其中包括这本书,作为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初学者,当时便深有感悟。

最深的感悟是作品具有的浪漫情调,远非学院派著作可比,不仅读起来平实无华朗朗上口,毫无学究气,而且内容易懂贯通性强,凸显学养之厚重。他的作品在国际拜占廷学界浩繁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不是独树一帜的话,那也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相信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联想到这位睿智的作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世界史学系主任)

史蒂文•朗西曼爵士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过人的历史叙事功底,这段精彩的传奇在他雍容高雅的文笔下,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历史》(History)

史蒂文•朗西曼爵士,一位以其权威著作改变了我们对拜占庭、中世纪教会及十字军认知的历史学家。——《卫报》(The Guardian)

【内容简介】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史蒂文•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史蒂文·朗希曼,英国著名拜占庭史、中世纪史专家。他出生于贵族世家,精通多种语言(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俄语、保加利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 叙利亚语、希伯来语、格鲁吉亚语)。自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周游列国,于多所大学任教,尤其在拜占庭历史及十字军史方面颇有造诣。

【译者简介】

马千,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知名军事史著译者,译有《战争的试炼:十字军东征史》《拜占庭兵法》,著有《医院骑士团九百年》等。

目录信息

序 言 i
译 序 iii
前 言 vii
第一章 帝国迟暮 1
第二章 苏丹国的崛起 27
第三章 皇帝与苏丹 59
第四章 西援之代价 75
第五章 准备围攻 89
第六章 围城开始 103
第七章 金角湾失守 121
第八章 凋零的希望 135
第九章 拜占庭的末日 147
第十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 157
第十一章 战败者的命运 171
第十二章 欧洲与征服者 189
第十三章 幸存者 215
附录一 关于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主要参考资料 229
附录二 征服之后的君士坦丁堡教堂 237
译者后记 史蒂文 · 朗西曼爵士 :通往东方的桥梁 243
注 释 252
参考文献 27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看这本书的时候已经看过罗杰·克劳利的1453,所以自然的就想先做一个比较,大体上有这么一些区别,个人更喜欢克劳利的那本。 1. 参考性:本书有很多翔实的参考资料,更适合做学问的。 2. 文学性:相较之下,克劳利的文学性更强,波澜起伏,时间空间在不停的转换,而此书一直是...

评分

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让事情重新开始,对于一座叫君士坦丁堡的城市而言,这个节点发生在1453年。 1453年之前,她是希腊人和他们统治下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是基督教世界伟大的“新罗马”;1453年后,她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人辉煌的战利品,也便变为了伊斯兰世界的重镇。 在此之前的...  

评分

区别于《人类群星闪耀时》对君士坦丁堡类似于小说的描写,作者是优美文笔描写了严肃的历史。史料收集的很详实,介绍了东罗马帝国的迟暮和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有介绍了战后战败者及帝国后裔的情况。正文只有178页,附录译注等占了不少。花了很短的时间补齐了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  

评分

之前看微博上说,数学是研究无穷大的科学。其实世间本没有无穷大,无穷大只是人们的想象。万事万物都有终结的时候,譬如君士坦丁堡。《魔戒》和《冰与火之歌》,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君士坦丁堡作为原型,不禁让人感慨西方人的君士坦丁堡情结,也许正类似我们的晚明情结。...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14530930,教宗向西方诸王颁布诏令,号召发起圣战。他要求各国国君及臣民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并奉献岁入的十分之一作为经费。两位希腊枢机主教伊西多尔和贝萨里翁极力支持他。贝萨里翁亲自给威尼斯人写信,半是指责半是恳求,希望后者停止在意大利的征战,集中力量对抗“敌基督”。身在德意志的教宗特使,锡耶纳人文主义者艾伊尼阿斯·西尔维乌·皮科洛米尼表现得更为活跃,整个1454年,他参加了无数的会议,在会上他雄辩地呼吁需要发起十字军东征。在他的坚持下,许多有建设性的决议都获得了通过,可惜最终无一付诸实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对土耳其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意识到后者是匈牙利的心腹之患(此时匈牙利国王为其堂弟拉迪斯拉斯五世)。一旦匈牙利倾覆,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将处于危险:这是荷马与柏拉图的第二次死亡

评分

后浪图书争取到了朗西曼爵士著作的版权,推出的新版1453.译文我重新修订了一遍,回头看当年最早的翻译,的确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修订后的版本应该对读者更加友好,原书翻译时的精髓,译注也做了改进。

评分

14530930,教宗向西方诸王颁布诏令,号召发起圣战。他要求各国国君及臣民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并奉献岁入的十分之一作为经费。两位希腊枢机主教伊西多尔和贝萨里翁极力支持他。贝萨里翁亲自给威尼斯人写信,半是指责半是恳求,希望后者停止在意大利的征战,集中力量对抗“敌基督”。身在德意志的教宗特使,锡耶纳人文主义者艾伊尼阿斯·西尔维乌·皮科洛米尼表现得更为活跃,整个1454年,他参加了无数的会议,在会上他雄辩地呼吁需要发起十字军东征。在他的坚持下,许多有建设性的决议都获得了通过,可惜最终无一付诸实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对土耳其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意识到后者是匈牙利的心腹之患(此时匈牙利国王为其堂弟拉迪斯拉斯五世)。一旦匈牙利倾覆,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将处于危险:这是荷马与柏拉图的第二次死亡

评分

后浪图书争取到了朗西曼爵士著作的版权,推出的新版1453.译文我重新修订了一遍,回头看当年最早的翻译,的确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修订后的版本应该对读者更加友好,原书翻译时的精髓,译注也做了改进。

评分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课本一段,人类群星一章,而从皇帝到西欧去求援说起,可以感到一丝心酸。千年帝国不是因为最后一扇门才灭亡的,而是逐渐崩溃。重新评价这一事件的影响,将能看清此后世界的走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