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张国刚
出品人:
页数:254
译者:
出版时间:2023-11
价格:6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80772118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社会
  • 文明
  • 人类学
  • 世界史
  • 思想
  • 哲学
  • 发展
  • 进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历史的文明,其繁荣延绵离不开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三千年来中西交流从未中断过。官方使节没有了,民间商贸关系犹存;陆上交通阻隔了,海上往来仍在。

汉代张骞通西域、盛唐西域文化汇集长安、宋元时代天方海舶丝路繁荣、明清西方科技及宗教势力东来,是中西文明交流的四大高潮。本书自先秦而至明清,自内陆而至海洋,追寻先人足迹,通过周穆王西巡、张骞通西域、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徐光启译介西方科技著作等记载,讲述古老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碰撞及相互滋养的历史进程。

【编辑推荐】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家张国刚全新力作《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了解认识先秦至明清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对话、碰撞、融合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对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借鉴与启发。

1. 从古琴、瓷器、京剧、国画、中 餐、茶、故宫等经典国粹,到钢琴、玻璃器、歌剧、油画、西餐、咖啡、卢浮宫等西方文化与文明的重要标志与符号载体……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历史的文明,其繁荣延绵离不开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此书出版,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包容自信。

2. 内容创新。区别于以往相关图书内容,本书对中西交流历史的叙述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尤其是对他人较少关注的清朝中西交流情况介绍得较为详细、精准,这是相关领域内研究时间线较长,而且较为全面的著作。

3. 史学深厚。作者在中西文化交流领域深耕、默耕、细耕多年,能深入浅出地将理论问题阐释得清楚明晰、通俗易懂。语言规范、逻辑清晰、观点明确、文笔流畅。

4. 图文并茂。本书配有张骞出使西域图、反弹琵琶乐舞、玄奘三藏图、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万国来朝、百蛮朝贡”图、雍正半身西装像、《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等多幅彩色插图,与正文内容呼应,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5. 独具一格的大拉页。书中配有长达12页的彩色大拉页,自先秦至明清的三千年中西交流大事记,徐徐展开,一目了然,独具一格。

本书讲述的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三千年的文明交流史,可为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历史依据和经验启发,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此书出版,具备历史照进现实的观照意义。

作者简介

张国刚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史、隋唐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等。著有《唐代藩镇研究》(第三版)、《德国的汉学研究》、《佛学与隋唐社会》、《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文化关系通史》、《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胡天汉月映西洋 :丝路沧桑三千年》等。

目录信息

序 言何问西东:丝绸之路与文明的交流互鉴1
一、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1
二、物质基础与政治互信7
三、大航海:丝绸之路新走向12
四、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17
第一章 传说与真实——先秦时代中西关系的初曙1
一、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3
二、神秘的希伯波里安人7
三、赛里斯与秦尼国9
第二章 胡天汉月——秦汉中西关系的开辟15
一、张骞通西域17
二、甘英使大秦22
三、丝绸之路25
第三章 佛陀世界——魏晋南北朝中西关系的发展29
一、初入中土32
二、佛典的汉译35
三、法显西行38
四、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40
五、犍陀罗佛教艺术43
第四章 丝路花雨——隋唐中西文明的交汇47
一、中西之间的海陆路交通50
二、玄奘与义净——佛教文化继续东传54
三、边疆民族语言与中西文化交流57
四、唐代的长安与西域文明63
第五章 天方海舶——五代宋辽金中西文化的融通69
一、10 世纪至12世纪的西域地区政权与中外文化交流71
二、香瓷之路与南海贸易75
三、宋代来华的外国人79
四、四大发明的西传81
第六章 横跨欧亚——蒙古国元朝中西关系的拓展87
一、蒙古人的西征89
二、欧洲的反应及其与东方的关系92
三、西方旅行者眼中的中国95
四、元代与伊斯兰文化102
第七章 时代的变奏——明代中西文化关系的转折107
一、郑和下西洋109
二、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殖民势力的东来113
三、16 世纪欧洲关于中国的知识115
四、利玛窦的传教事业122
五、徐光启与西方科技125
第八章 交光互影——清代的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129
一、明清之际的传教士131
二、西学东渐——西方文化的输入136
三、礼仪之争——中西文化的冲突141
四、17世纪、18世纪欧洲关于中国的知识147
五、东学西渐——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151
第九章 明清中国人的欧洲观157
一、地理位置与民族区别159
二、风俗与物产163
三、火炮制造166
四、钟表机械171
第十章 巡礼与反思:欧洲的中国观177
一、早年的中国意象179
二、“他者”意象的演进188
三、全球化时代的新观察196
附 录208
表1 丝绸之路著名使者208
表2 历代著名和亲公主209
表3 中西交流中中国著名僧人211
表4 郑和七次下西洋一览表21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阳关西出鸟犹愁,万里黄沙汉使游。望断雪山峰外月,荡摇戈壁漠中舟。云飞丝路飘花雨,风动驼铃运锦绸。古道寂寥今尚在,鸣沙山上梦悠悠。 其实,早在诗仙李白吟咏出这首描写丝绸之路的诗句之前两三千年,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与西域乃至西方诸国就有了文明交流。几千年以来,虽...  

评分

《易传》: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明由此而化出:“天文”乃天道自然规律,“人文”乃人伦秩序。以“人文”“化成天下”,使天然世界变成人文世界,“文明”的内涵,一览无余。 在距今六七千年至三四千年间,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  

评分

文明的交流与互动不仅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这种互动与演进体现在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之中,如我们所熟知的大化革新、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等。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漫长悠久、文明赓续不断的大国,从古至今都在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在古代时期主...  

评分

《易传》: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明由此而化出:“天文”乃天道自然规律,“人文”乃人伦秩序。以“人文”“化成天下”,使天然世界变成人文世界,“文明”的内涵,一览无余。 在距今六七千年至三四千年间,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  

评分

我国历史自竹简记史至今已有三千七百余年,历史之完备无出其右者。然人类因地缘、血缘、文明程度不同等诸多因素,并不能有诸多交集,地球大而广袤,习俗、文化、信仰、语言等各有差异。且不说封建时期国与国之间交通之不便,即便今时今日,出省或走遍大多国土者也为少数,何况...  

用户评价

评分

人类的进化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交流史,从语言、物品、科技、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沟通、吸收、碰撞、融合,纵览几千年的历程,我们人类经过个体、村落、部落、联盟、国家、组织的演进,这个过程充满和平贸易,也伴随着摩擦和战争,是一次次的驼队跋涉,是成千上万的攻陷掠夺,更是悄无声息的融合和转化。从东方到西方的探索,由西方到东方的迷恋和向往,前有张骞、玄奘以及更多的商队,后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班列和大到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巨轮,背后承载的是一个个梦想和希望。 初读此书被张老师的最新力作,说实话,中西交流这个题太大了,如何能从点到面,从叙事到深层次的卓见,我还是有期待的,但是读过此书,看到详实的叙述和宏观的概述,用史家、学者的视角来正确看待交流,用文明的格局来俯看世界的进程是我没有想到的。

评分

想看

评分

有一条路,穿越千年时光,驼铃声声,联通古今;有一条路,包容多样文明,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本书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重温古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创新。

评分

有一条路,穿越千年时光,驼铃声声,联通古今;有一条路,包容多样文明,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本书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重温古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创新。

评分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的最佳代表。个人年度最佳书单入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