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师

闺塾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高彦颐
出品人:
页数:488
译者:李志生
出版时间:2022-5-1
价格:11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4263414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
图书标签:
  • 清代小说
  • 闺阁小说
  • 女性教育
  • 社会风俗
  • 家庭生活
  • 爱情婚姻
  • 传统文化
  • 文学作品
  • 古典文学
  • 风情画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走进明清江南名媛才女的内心世界

古代女性的生活智慧远超你的想象

反思五四传统,开创中国女性史研究的新视野

明清史、女性史、社会文化研究领域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文化”的繁荣。其中最突出的是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及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本书要旨是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作者指出,明末清初的江南闺秀远不是受压和无声的,她们在男性支配的儒家体系中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存方式。作者通过儒家理想化理论、生活实践和女性视角的交叉互动,重构了这些妇女的社交、情感和智力世界。透过妇女生活,本书提出了一种考察历史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具体了解妇女是如何生活为前提的。

名人推荐语:

这本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明末清初中国女性及其生活世界的认识,高彦颐挖掘了大量被忽视的材料,让我们听到了女性的声音……她在前现代中国女性史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伊沛霞(Patricia Ebrey),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彦颐的这项研究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帝制晚期中国历史的理解。……这本书蕴含的意义非常广阔,它挑战了自20世纪初以来对中国女性的传统假设,现代化者声称他们首次为女性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这本书清晰地证明了,明末清初的这群江南闺秀不但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对当时的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爱莲(Ellen Widmer),卫斯理学院东亚系教授

这本书对于任何研究晚期帝国社会文化史或中国女性史的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高彦颐提出的研究范式对于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国史研究者的某些二分法有着重要意义。

——邓尔麟(Jerry Dennerline),马萨诸塞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历史系博士,现为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Barnard)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明清史、妇女性别史、科技史、视觉文化及物质文化史等。代表作有《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和《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等。

译者简介:

李志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性别史、日常生活史、史籍整理等。著有《唐虢国夫人:文本与日常生活》《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入门》,总主编《<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目录信息

《闺塾师》再版自序、中文版序
绪论 从“五四”妇女史观再出发
上卷 情史与社会秩序
第一章 都市文化、坊刻与性别松动
第二章 情教的阴阳面:从小青到《牡丹亭》
中卷 妇女性别的重写与重读
第三章 丈夫与女中丈夫:女性角色的错位与延伸
第四章 从三从四德才、德、美
下卷 家门内外的妇女文化
第五章 家族人伦与“家居式”结社
第六章 书写女性传统:交际式及公众式结社
第七章 名妓与名山:男性社会中的妇女文化
注释
引文目录
索引
译者后记
译者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有时候一个问题就是开启一个崭新世界的钥匙。 读《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时,高彦颐的一个发问就令我觉得惊异:“儒家的社会性别体系为何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运转得这样灵活顺畅?妇女们从这一体系中获得过什么好处?”这一发问是对五四史观的颠覆。因为五四史观将中...  

评分

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才女,有关才女的种种传闻,我都觉得做作而虚伪。才女是伪装成特立独行的讨好,是对人带答不理的撒娇小猫。 你说这是嫉妒,也可以。 在男人记述的历史里,才女更是一种符合他们想象的产物,美丽、柔弱、体贴、风趣……还会在来不及成黄脸婆之前香消玉殒,给...  

评分

「闺塾师」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牡丹亭」。那是明代大匠汤显祖的作品。其实从未完整或深刻地去品读这部作品,在有机会认真读文学的时候,我更心向往于那些慷慨激昂或沉稳道来的奏折,对这部剧本的印象也不过停留在执拗的杜丽娘,或是那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  

评分

海外中国研究,打破刻板印象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是一本海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史的研究著作。作者高彦颐是美国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专攻明清社会史及比较妇女史。西方学者的中国史研究,往往与传统视角不同。尽管存在一定文化距离,部分结论有以偏...  

评分

有时候一个问题就是开启一个崭新世界的钥匙。 读《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时,高彦颐的一个发问就令我觉得惊异:“儒家的社会性别体系为何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运转得这样灵活顺畅?妇女们从这一体系中获得过什么好处?”这一发问是对五四史观的颠覆。因为五四史观将中...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试图打破五四以来主导的压迫话语,展现儒家父权结构下知识女性的主体性和她们相对自由的文化空间。对印刷业和经济发展如何赋权女性、创造才女文化社区的论述以及关于对男性和女性赞美“情”的不同方式的分析很精彩。(另,似乎还从书中读到了允礼把自己身体冻冰之后给甄嬛降温的故事原型,对“宜修”这个名字所包涵的女性意象有了更多理解,以及为turning red中的“家内女神”找到了依据。)

评分

被书里许多诗歌般一样珍贵的女性情谊所打动,印象中最深刻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和沈宜修、叶小纨、叶小鸾母女间的诗文传唱都让人会心一笑。颇为有趣的是在全书结尾处提到的与本书主题“闺塾师”形成鲜明对照的名妓的生活,她们“作为在男性领地中这一灵活性的交换,只能与其他女性维持着断断续续的来往。她们不仅是最自由、最仰赖男性欢心的女性,也是与其他同性成员隔绝最深的女性”。而同样让人有些沮丧的是,与他们相对是这些闺塾师获得的闺阁之中结社、学习乃至于教书的某种自由,同样也是在践行了传统社会给予其的女儿、妻子与母亲职责后才能享有的。译者李志生老师的话同样很有启发,我们在此时阅读中国古代妇女史,正是为了探索中国妇女为了争取女权之外的生活其他部分在做什么,并从中汲取足以指引我们继续向前去的养料。

评分

没想到书里讲到了《牡丹亭》。它传递出的信息——情作为一种自然冲动,是不受道德准则甚至死亡约束的,对至情、至真、至美的追求,撞击着各个时代读者、观众的心灵。

评分

作者几十年前的旧作,分析、视野各个方面都是跨学科和独到的,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

经典之作,获益良多,在如今的中国绝不过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