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久之乱发生于日本镰仓时代承久三年(1221),通常认为,这是以后鸟羽上皇为首的朝廷为打倒镰仓幕府而发起的战争。朝廷一方原本形势大好,但镰仓幕府迅速应战,发动大军攻向京都,最终朝廷一方惨败。承久之乱后,朝廷与幕府的实力关系发生了逆转。后鸟羽上皇等三位上皇遭到流放,镰仓幕府确立了对日本全国的控制,日本的权力从此倾向于幕府,真正的“武者之世”拉开了大幕。承久之乱因之成为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但是,朝廷与幕府的关系果真是对立的吗?后鸟羽上皇的目标是倒幕吗?本书力图抛开先入之见,还原历史实像,在院政及镰仓幕府成立、发展的历史大脉络中对承久之乱进行定位,对当时的朝幕关系以及后鸟羽上皇、源实朝等关键历史人物做出了全新的解读。
作者简介
坂井孝一,1958年生于日本东京都,于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主攻日本史学并完成博士课程,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创价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日本中世史,尤以镰仓幕府、承久之乱、《曾我物语》等相关研究见长。主要著作有《〈曾我物语〉的史实与虚构》(2000)、《源实朝》(2014)、《源赖朝与镰仓》(2016)等。在研究之余,经常做客各种历史栏目,领衔负责NHK大河剧《镰仓殿的13人》的历史考证工作。
译者简介
王玉玲,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中世史研究,在《世界历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历史是偶然+悖论的组合。如果没有公晓成功暗杀源实朝,“东国王权”+“京都王权”所形成的政治体制就会成型,就像院政体制在“承久之乱”后基本成型一样。如果后鸟羽不是一个既强势又敏感,既具备权术又富有文艺范儿的帝王,他就不会因坛之浦海战中遗失的象征王权的三神器之一...
评分历史是偶然+悖论的组合。如果没有公晓成功暗杀源实朝,“东国王权”+“京都王权”所形成的政治体制就会成型,就像院政体制在“承久之乱”后基本成型一样。如果后鸟羽不是一个既强势又敏感,既具备权术又富有文艺范儿的帝王,他就不会因坛之浦海战中遗失的象征王权的三神器之一...
评分序章提到⾃⽩河开始,⽇本进⼊了“院政时期”,之后经历了堀河、⻦⽻、崇德、近卫、后⽩河、⼆条、六条、⾼仓、安德等天皇,期间有数位天皇在退位后实⾏了院政。在院政期,武⼠与寺舍崛起,如河内源⽒、伊势平⽒和兴福寺、延历寺。对于开启院政的...
评分序章提到⾃⽩河开始,⽇本进⼊了“院政时期”,之后经历了堀河、⻦⽻、崇德、近卫、后⽩河、⼆条、六条、⾼仓、安德等天皇,期间有数位天皇在退位后实⾏了院政。在院政期,武⼠与寺舍崛起,如河内源⽒、伊势平⽒和兴福寺、延历寺。对于开启院政的...
评分历史是偶然+悖论的组合。如果没有公晓成功暗杀源实朝,“东国王权”+“京都王权”所形成的政治体制就会成型,就像院政体制在“承久之乱”后基本成型一样。如果后鸟羽不是一个既强势又敏感,既具备权术又富有文艺范儿的帝王,他就不会因坛之浦海战中遗失的象征王权的三神器之一...
三上皇配流,吃鸡大赛的最高潮…
评分脉络清晰,属于将公武政权沿革讲得比较清楚了。不过日本人对于天皇权力和能力的认识和我们真是迥然不同。后鸟羽这种热衷文艺,痴心礼学,涉猎武艺的君主,在我国妥妥被视为玩物丧志、志大才疏之辈,宋徽宗、明武宗之流,绝无好评之虞。结果在日本居然被视为“巨人”和明主,实在可笑。后鸟羽对义时的讨伐毫无理由,就算只想处理义时,刺杀或者高官召京都比发兵要现实得多,结果他选择了最没有把握的方式,最终皇权和朝廷彻底沦为幕府的工具,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评分三上皇配流,吃鸡大赛的最高潮…
评分梳理了第一个武家政权镰仓幕府的形成与发展,史料解读有理有据。对观看今年的大河剧很有帮助。
评分有些錯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