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瞭滿清帝國的全貌 中華文明幾韆年的歷史
著重描述瞭作者所親身經歷的1902至1907年間清朝所推行的新政和改革,並試圖解釋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潛在力量,錶達瞭作者對於中國光明未來的極大期盼。
丁韙良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要遠比其他的西方漢學傢們更爲深刻,對於中華民族的感情和同情心也要比絕大部分西方人都更爲深厚,因此,此書是研究漢學不可多得的參考文獻。
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年—1916年),美國北長老會派至中國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瞭62年(1850年—1916年,期間有4年時間不在中國),曾任北京同文館和京師大學堂的總教習。學貫中西古今,對晚清中國社會有微細的觀察和獨到的見解;著有《漢學菁華》(The Lore of Cathay)和《花甲憶記》(A Cycle of Cathay)等。
P142 【俄国人贪婪的眼睛盯上了朝鲜,从一个贫穷的朝廷那里榨取利益,并且获得了在鸭绿江中的通航权,以及鸭绿江两岸的伐木权。】 资本主义精神就是永不满足的胃口和欲望,从十九世纪晚期的全球扩张,到一战后的个人欲求,再到今天我们自己的精神饥渴:难道我们还不足以认清这...
評分《中国图书商报》特稿) 1834年,英国人律劳卑被任命为驻中国商务监督一职,将上任的公函送至广州城门外,却吃了两广总督的闭门羹,理由是信封上没有标注“禀帖”字样,以示“谦卑地请愿”之诚意;25年后,已沦为亡国奴的咸丰皇帝颐指气使,要求美国特使华若翰像附庸国的进贡...
評分 評分 評分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始我的评论,首先,因为这本书我不得不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这必将是庞杂和不堪的。其次,此书采用的常见的西方记者式的文体,会在一定程度上遮蔽读者的眼光。再有,无论丁韪良比其他同时代来华的传教士对中国更有好感,更有同情心,以及在向中国传播西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