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中文版)》是熊式一先生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43年在伦敦出版。这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社会讽刺小说”,以李氏家族的兴衰,特别是主人公李大同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穿插叙述了戊戌变法、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肇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清季民初的时代鼎革和社会变迁。
熊式一(1902—1991),江西南昌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英文科,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双语作家、戏剧家。西方文化界有“东林西熊”的说法——美国文化界佩服林语堂,青睐其《京华烟云》,英国文化界佩服熊式一,钟爱其《天桥》。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John Mas efield)、文学家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和中国学者陈寅恪都对《天桥》甚为推重,这成为熊式一英文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此外,他还有戏剧《大学教授》、《西厢记》(英译本)等作品传世。
《天桥》是海外知名的双语写作大师熊式一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其蜚声海外的成名作之一。1943年英文版《天桥》在伦敦首印后重印十余次,被译为多国文字,畅销海外,一时间,熊式一声名鹊起。那时在英国写给熊式一的信件,即使错写或者漏写了地址,只要在信封上有他的英文...
评分前一阵子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某地天桥仅高1.5米,行人通过时只能弯腰低头,网友惊呼神设计,这却让我想起去年读过的一本书——熊式一的《天桥》。 最早在网上看到书名时,恕我鄙陋,我还以为是本有关北京天桥的书,读过才知道大错特错。在楔子里,作者交代了天桥...
评分看了简介就好想继续看下去,特别想了解各个运动是如何开展的.看了才知道自己原来还这么不清楚当时的情况的,主人公那种对天下事的关系和友人的关爱让我致敬.这对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胡适所处时代的事.
评分初读第一章的标题,我就彻底被这本书所征服,接下来再阅读下面的几个标题,更加有想读下去的冲动。当我第一章,看完的时候,我不禁联想这是哪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虽然在批注当中说“本书主人公李大同此时尚未出世”,但细细品来又觉得这个时代已经逝去,更有一丝寻味。支持!
评分Remembering S.I. Hsiung Global Times | October 29, 2012 20:35 By Lu Qianwen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sinaweiboShare on google_plusoneMore Sharing Services1 E-mail Print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bilingual writers like Lin ...
跳过辛亥革命 其他都不错!
评分承蒙好友馈赠《天桥》,断断续续一星期读完。熊式一是江西南昌人,与陈寅恪是同乡,所著《天桥》畅销英伦,几十年来却不为大陆读者所知,实在可惜。陈寅恪为之题诗曰:海外林熊各擅场,卢前王后费评量。北都旧俗非吾识,爱听天桥话故乡。陈诗於我心有戚戚焉,尤其是后两句。书里两次提到抚州,令人思故
评分拜拖延症所赐,前后看了有一个月,最后一小半是在来回的飞机上看完的,佩服熊式一先生纯熟的讽刺技巧,相比之下我们每天的吐槽都弱爆了。通过巧妙的时间线将人物和历史融为一体,是小说,也是历史。最喜欢莲芬这个角色,有缺点更有性格,期待阅读英文版,并强烈推荐。
评分我给四星半,减半星是因为结尾有个大狗血。。。但是读到最最最后面又觉得整体架构很统一很好~总之我觉得这书值得一读~说实话我之前虽然挺尊敬老先生但是并不是特别欣赏他写的东西,这本小说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
评分前半好过后半,但其实后半才有历史意义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