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柏林墙倒塌32周年纪念之作,德亚4.7高分热评,《明镜周刊》等媒体佳评如潮。
作者亲身多年走访、实地考据东西柏林两大档案室,翔实梳理一段隐藏于动物园琐碎日常中的战后德国大历史,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再现冷战期间东西两大阵营之间剑拔弩张的大国博弈。
笔法幽默深刻,如数盘点从二战末至冷战结束期间许多有关东西柏林动物园的精彩的奇闻逸事,把严肃的冷战时代化为一个个柏林人生动真实的日常。
精心收录23幅冷战年代东西柏林珍贵历史照片。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分裂的柏林,军备竞赛却以怪诞的形式上演着,动物园就是赛场。
在动物园界,大象是威望的象征。西柏林动物园园长科略斯要求市长维利·勃兰特增加大象数量,唯有这样才能打败东柏林动物园,这事关荣誉!在这种情形下,东柏林动物园园长达特被迫“予以还击”。
自此,一场持续近30年的动物园“军备竞赛”便拉开了帷幕,亦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德]扬·莫恩浩特(Jan Mohnhaupt),1983年出生于德国鲁尔区,自由记者、作家,多年来在《每日镜报》上为柏林的两座动物园撰写报道。著有历史调查作品《国家社会主义中的动物》(Tiere im Nationalsozialismus)和传记作品《摇摇欲坠:米夏埃尔·图尼斯的双面人生》(Auf der Kippe: Die zwei Leben des Michael Tönnies)。
我以前是办过大连森林动物园年卡的,但是后来《海豚湾》、《竞相灭绝》这类纪录片看多了,在逛动物园时难免心生负担,后来就慢慢不去了,距此至少七、八年有余。我初以为《别人的动物园》是单纯的两个动物园的竞争,直到看了序言“关于‘动物人’”,才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动物园...
评分虽然以《别人的动物园》为题,但这本书却不是一本写动物的书,它不会告诉读者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它们的习性如何。但是转念一想,这本书也的确是写动物的,写的是高级动物,主要写了冷战之下东西柏林两个动物园园长的明争暗斗,也牵连出一些两个德国的其他动物园的发展。 尽管...
评分 评分我以前是办过大连森林动物园年卡的,但是后来《海豚湾》、《竞相灭绝》这类纪录片看多了,在逛动物园时难免心生负担,后来就慢慢不去了,距此至少七、八年有余。我初以为《别人的动物园》是单纯的两个动物园的竞争,直到看了序言“关于‘动物人’”,才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动物园...
评分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看着动物园里的小生灵,它们被圈养者,它们已经不再去奔跑,不再去寻找食物,可能就只是在默默等待。人类总是要为生计奔波,除此之外,才试图去寻找一点精神世界的慰藉。选择一种生...
这个选题很有价值,正因为动物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一种通过残忍将动物关在一些密室而使人获得一丝松弛安慰快乐的场所。动物园抚慰人心的这种魔力本来就值得更深入的探索,为什么人会对看动物感到高兴,为什么需要将动物放置在同一场所使人可以密集观看,为什么无论是在纳粹占领时期还是斯大林统治时期对于动物的爱,和对动物园的投资都是有增无减呢(哪怕纳粹因为血统不纯这样的借口灭绝了大量的犹太人,都没有想过去灭绝被视为低等存在的动物),或者说为什么在培养仇恨的土壤中仍然允许唤醒人类本能善意的存在(当然这种善意本事是否可称之为善意另有别论)。不过本书并不探讨上述种种hhhh,而只是将前者作为背景,只是这背景在阴暗的封锁时间格外亮眼,不得不让人生出上面的问题。
评分蛮可爱 喜欢连动物都一起介绍的后记
评分即使在动物园这样单纯的人际网络和社会关系里,那么一部分人类也能把对立和分离演绎的丰满、戏剧化、充满suprise。可以说是真的没救了。
评分外文版还没到手发现已经有中译本了orz,真的非常有趣,晚点补评
评分挺好看的,两座柏林动物园的简史,政治内容没有以为的那么难读。还有部分“累了……算了”的女权内容X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