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炼

苦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1903-1987)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成长时期在法国度过,同时游历欧洲各国。1939年起定居美国东北海岸,1987年在缅因州荒山岛辞世。1980年尤瑟纳尔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成为该机构350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不朽者”。

尤瑟纳尔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作家,深受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欧洲人文主义传统浸润;同时,她很早就意识到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一直对东方哲学和文学抱有浓厚兴趣。她的作品以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哲思见长,包括诗歌、戏剧、随笔等,尤以小说创作著称。主要作品有小说《哈德良回忆录》《苦炼》《默默无闻的人》等,回忆录《世界迷宫》三部曲也享有盛誉。

出版者:
作者:[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出品人:
页数:412
译者:段映虹
出版时间:2021-10
价格:6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2674173
丛书系列:尤瑟纳尔经典作品集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十六世纪初的欧洲,泽农出生于布鲁日首屈一指的富商家庭,但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后者是来自佛罗伦萨的一位年轻教士,远大前程的召唤让他断然割舍北方水城的短暂恋情。对一个私生子而言,泽农是为教会长大的。然而二十岁时,他决定离家出走,到大千世界去探寻知识。他在三十多年里游历了大半个世界,然后隐名埋姓回到布鲁日,在济贫院里为穷人看病。一桩与他几乎无关的僧侣风化事件令他的真实身份暴露,经世俗司法当局与教会的联席审判,泽农被判火刑。1569年2月,寒冬将尽的时候,泽农在临刑前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出生的城市里死去。

《苦炼》书名取自欧洲中世纪炼金术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将物质放在坩埚中进行煅烧和分离,以提炼出纯粹成分的过程,这是整个炼金术的第一步,也是最为艰辛的一个步骤。主人公泽农身兼医生、哲学家、炼金术士几重身份,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自身的认识,都不甘心接受任何现成的概念,而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毕生的观察、实践和思考来努力获得接近于真理的知识。泽农一生的上下求索,浓缩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几代人文主义者对知识和人性的探求。在这个意义上,泽农之死也是一曲文艺复兴终结的挽歌。

《苦炼》从酝酿到成书历时四十余年,尤瑟纳尔漫长的创作过程也堪称一部人生的炼金术。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找到一本特别对胃口的书着实不容易,就像它知道你需要什么,透过文字它可以在你的心里瘙痒,这就是我打开《苦炼》这本书的感受。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浪漫而充满了力量,看似冗长的句子承载着丰硕的果实,没有广博的学识深刻的思想如何能驾驭得了这样的篇章。 尤瑟纳尔为《苦炼》赋...  

评分

评分

终于读完了,写得太好了。思想的深邃和宽度让人折服,语言凝炼充满哲理(忍不住摘抄),这样的作品很少见,值得反复读。看了作者的创作笔记才知道写了四十多年,从1921到1965,几乎伴随了作者的一生,一直到临终前作者还想着修改措辞,虽然是虚构人物,但为了尽可能还原泽农生...  

评分

看完最后一页正是黄昏。 泽农之死难免让人想起苏格拉底之死来。但和后者的诗意、慷慨及理想性比起来,前者显得有些迫不得已、面目模糊。 于是我下意识忽略了这个或许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结局,继续沉浸在之前描述的泽农那种充沛的热情和行动力所引发的激昂情绪中——他行动起来就...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东方故事集》开始认识尤瑟纳尔,一本她写了半辈子、段映虹老师又译了十年的书,难怪文字如此有力量……

评分

很有力量的文字。苦炼——人生的炼金术。

评分

《苦炼》的结构是大手笔,泽农的象征是火,但他的人生轨迹倒像一条河,中途消失,流入地下,过后才重新浮出地表。大仲马说历史是他挂小说的钉子,而《苦炼》里,人物是挂历史的钉子。泽农和哈德良都是理想的"超人"形象,是鲁米所谓"成熟的人",出于女作家之手,更显刚柔并济与完美。哈德良是"让我们尽可能地睁大眼睛步入死亡",泽农的自裁则更见功力,客观冷静如同福楼拜写爱玛服毒,抽象隐喻(那不就是炼金术里"大功"告成的场景?)可与后世《哈扎尔辞典》《云游》里类似桥段媲美。《夏天的乐趣》《因斯布鲁克晤谈》《深渊》《沙丘漫步》《起诉书》《探监》诸篇涉及冥想和思想交流的片段都值得反复吟诵,最后的泽农甚至到了一种博尔赫斯意味的境界里: 他在自己的结局里安顿下来,他已经是永恒的泽农。

评分

最后一章里有种弥漫着紧迫感的摄人心魄。“漫游岁月”里希尔宗德的命运已经隐然昭示了泽农的未来。故事并不清晰,跟《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叙事比起来差距太大,但是对个人自我认知的探讨才是这部小说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一些讨论已然过时了,虽然部分余晖依然有呛人的温度。

评分

《苦炼》的结构是大手笔,泽农的象征是火,但他的人生轨迹倒像一条河,中途消失,流入地下,过后才重新浮出地表。大仲马说历史是他挂小说的钉子,而《苦炼》里,人物是挂历史的钉子。泽农和哈德良都是理想的"超人"形象,是鲁米所谓"成熟的人",出于女作家之手,更显刚柔并济与完美。哈德良是"让我们尽可能地睁大眼睛步入死亡",泽农的自裁则更见功力,客观冷静如同福楼拜写爱玛服毒,抽象隐喻(那不就是炼金术里"大功"告成的场景?)可与后世《哈扎尔辞典》《云游》里类似桥段媲美。《夏天的乐趣》《因斯布鲁克晤谈》《深渊》《沙丘漫步》《起诉书》《探监》诸篇涉及冥想和思想交流的片段都值得反复吟诵,最后的泽农甚至到了一种博尔赫斯意味的境界里: 他在自己的结局里安顿下来,他已经是永恒的泽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