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欲求

理解的欲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英] 喬納森·李爾
出品人:
頁數:396
译者:劉瑋
出版時間:2021-1-1
價格:7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315965
叢書系列:西方古典學研究
圖書標籤:
  • 哲學
  • 心理學
  • 精神分析
  • 弗洛伊德
  • 潛意識
  • 性心理學
  • 文化批判
  • 現代性
  • 知識社會學
  • 自我認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部對亞裏士多德哲學的簡介性著作,引領讀者仔細爬梳亞氏哲學的主要文本(選自物理學、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生物學及邏輯學),一直被當作非常優秀的古希臘哲學入門讀物。

《理解的欲求-——亞裏士多德哲學導論》是一部關於亞裏士多德哲學的精彩導論。它沒有簡單羅列亞裏士多德在各個哲學領域的觀點和論證,而是圍繞亞裏士多德的名言“所有人都依據自然欲求認識”展開,以巧妙的編排,將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靈魂學說、倫理學、政治學、邏輯學和形而上學串聯成一個整體,隨處可見作者對亞裏士多德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洞見。《理解的欲求-——亞裏士多德哲學導論》再現瞭睏擾亞裏士多德的疑難問題,帶領讀者和亞裏士多德一起思考,是一本真正帶有哲學性的亞裏士多德導論,對理解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和西方哲學史上的很多重要問題都極具啓發。

著者簡介

[英]喬納森·李爾,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傑齣教授、芝加哥大學哲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古代哲學、哲學心理學、剋爾凱郭爾、人類精神生活中的哲學概念等。

圖書目錄

前 言I
第一章 理解的欲求 1
第二章 自然17
一、自然作為變化的內在原理17
二、理解與“為什麼”30
三、四種方式32
四、動物的心髒50
第三章 變化63
一、巴門尼德的挑戰63
二、對變化的分析69
三、變化的媒介(一):無限75
四、變化的媒介(二):時間的無限性85
五、變化的悖論:芝諾的飛矢96
第四章 人的自然111
一、靈魂111
二、感覺117
三、理智135
四、主動理智156
五、行動中的理智164
第五章 倫理學與欲求的組織177
一、《尼各馬可倫理學》的要點177
二、幸福與人的自然186
三、德性191
四、不自製204
五、自由與德性217
六、主奴辯證法223
第六章 理解存在的普遍結構243
一、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243
二、亞裏士多德的數學哲學267
三、形而上學: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285
四、關於存在最確定的原理288
五、什麼是實體?305
六、《形而上學》第七捲的旅行指南314
七、自然之外的理智339
八、人在自然之外的位置357
參考文獻370
索 引379
譯後記38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22年已读47本 此书是了解亚里士多德入门导读,涵盖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等著作。本书聚焦在亚里士多德“人依据自然欲求知识”这一观点,对“自然”进行阐明,来构建亚里士多德理论知识体系。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对知识的欲求始于惊奇,人对世界天然会产生...

評分

22年已读47本 此书是了解亚里士多德入门导读,涵盖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等著作。本书聚焦在亚里士多德“人依据自然欲求知识”这一观点,对“自然”进行阐明,来构建亚里士多德理论知识体系。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对知识的欲求始于惊奇,人对世界天然会产生...

評分

22年已读47本 此书是了解亚里士多德入门导读,涵盖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等著作。本书聚焦在亚里士多德“人依据自然欲求知识”这一观点,对“自然”进行阐明,来构建亚里士多德理论知识体系。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对知识的欲求始于惊奇,人对世界天然会产生...

評分

22年已读47本 此书是了解亚里士多德入门导读,涵盖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等著作。本书聚焦在亚里士多德“人依据自然欲求知识”这一观点,对“自然”进行阐明,来构建亚里士多德理论知识体系。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对知识的欲求始于惊奇,人对世界天然会产生...

評分

22年已读47本 此书是了解亚里士多德入门导读,涵盖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等著作。本书聚焦在亚里士多德“人依据自然欲求知识”这一观点,对“自然”进行阐明,来构建亚里士多德理论知识体系。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对知识的欲求始于惊奇,人对世界天然会产生...

用戶評價

评分

Πάντες ἄνθρωποι τοῡ εἰδέναι ὀρέγονται φύσει.為瞭理解亞裏士多德在《形而上學》開端說的這句話,我們必須穿越他的整個體係。作者嚮我們展示瞭亞裏士多德作為觀念論者的魅力。

评分

從理解的欲求入手把亞的哲學進行瞭整體性解讀,讓人看到亞的思考的關聯性(沒有詩學和修辭部分)。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北影節候場讀物.著譯俱佳(但譯者顯然沒在數學術語上下功夫,homomorphic function這種詞都譯不對).第七章"提高八度"的講法很有啓發性.個人認為優秀的導論勢必要對哲學傢采取最大程度的辯護立場,非如此不能揭示其學說的融貫性與生命力(本書之外如霍爾蓋特的黑格爾,阿利森的康德皆然).

评分

看瞭第三遍瞭,我覺得裏爾的解釋實在是太完美瞭,以至於像聶敏裏和他緊跟的弗雷德的路徑顯得過於挑形而上學的字眼。在古典世界觀裏,再特殊的個體都有它的自然(Phusis),而正是這自然使一塊石頭或一個人,都首先作為一個類存在者而生存。人要做的首先不是如唯名論洗禮後的世界一般,要成為一個Individual,而是最大程度實現它的好(Arete)。人的特殊性是被他們在類中實現這“好”的程度所區彆開的。世界的可理解性在於它是被許多層級的本質(Eidos)搭建而成的,而人,隻有當它作為本質而存在時,尤其在沉思時,他纔是不朽的。他所做的一切,無非是要成為那不朽者,成為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