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云南梅里雪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登山事故,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十七名队员遭遇雪崩,全部遇难。这是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在一百多年的现代登山史上,梅里雪山也成为人类唯一无法登顶的山峰。事故发生后,中日双方进行了多方搜索。搜索队伍中一位名叫小林尚礼的日本登山队员,更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为了让山难队友们的亡灵回到亲人身边,一再深入梅里雪山搜寻,并已成功找到了十六具遗体。《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就是小林尚礼多年艰辛搜寻的记录。本书以纪录片式平实而细腻的文字,壮美与温柔兼具的影像,记录了令人心碎的恐怖山难,艰辛的搜寻,梅里雪山的神秘风貌,山脚下人们的朴素生活,三次转山之旅和当地生活的变化。在跨越多年的搜寻中,他从傲慢的外来登山者,逐渐转变成为神山的守护者,一位自然主题的摄影师和作家。而雪山之残酷与神圣,自然对其心灵和生活的荡涤,也同样荡涤每一个热爱雪山、热爱自然的灵魂。
作者:
小林尚礼,日本千叶县人,毕业于京都大学工学部。大学时代是京都大学山岳部的注册会员,曾遍览日本各地山川。1996年因梅里雪山登山计划的契机,开始志愿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家兼自由作家,为杂志提供摄影及采访作品。其作品多以“人类背后的自然”为主题。同时因长期在藏区生活的经历,也部分涉及以喜马拉雅和藏区为中心的山岳旅游向导工作。现任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理事。
译者:
乌尼尔,蒙古族,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于云南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各州县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喜欢学习语言,探索地区和民族文化及交流。目前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会用更复杂的眼光看待梅里雪山。 上次我看到梅里雪山的影像,是几年前学生跟我说起他去旅行的经历。十几岁的小伙子给我看照片,谈起冰川和下面可能存在的裂隙,满脸激动。其中一张照片是典型的雪山照——冰霜覆盖的顶峰映着天空。我当时并没有想起那桩著名的...
评分太好看了,读起来非常通畅,又因最近去过雨崩村而更加亲切,所有的情节都有画面感,仿佛亲历了山难,跟着小林一起常驻明永村、转山。看着许多人之后许多年的生活轨迹太过感触,某种程度上讲小林之后的生活是那场山难的延续,小林一次次解读卡瓦格博,也透过卡瓦格博一次次领悟...
评分对于自然,人类似乎总是想要去“征服”,高山、海洋、沙漠……一次次的探索与发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刺激着人们去征服更高的欲望,因为那在很多人看来,象征着荣誉。 然而在这个征服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的另一种最该抱有的心却常常被忽视了,那就是对于自然的...
评分【20220506更新:在最后附上了小林先生在Facebook上公开回应的译文】 带着5月份刚刚出版的小林尚礼中译本来到甲兴村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料到,这会让杰多家的女儿们在二十一年后第一次看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下图右下)。 甲兴村这个只有4户人家,深藏于卡瓦格博西坡冰川脚下的...
评分登山与爬山,相差只一字,区别却十分大。登山运动即登山探险,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器械和装备的辅助下,以克服各种恶劣自然条件,登上高峰绝顶为目标。登山,意味着征服自然和挑战人类自身。比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登山往往代表的是“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
关于藏族人的信仰,这些年通过一些影像记录,阅读和旅行,几乎已经变成一种溶于血脉的情愫。小林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位神选之子。在队友们无视大自然的威力而全军覆没之后,只有小林一人似乎被神圣的慈悲之心所垂怜,变成山难以后的“通灵人”,得到机会重返现场,通过一段珍贵的实际生活经历,去亲身体会藏族人的神山信仰,重新认识这座当年不顾一切企图征服的高山,究竟如何能从心智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以慑服。小林在山难之后经过多年与当地人的共同生活与内省,方能真正贴近卡瓦格博,看到她的真容。其中细致入微的记录令人感叹唏嘘。如果人能真正带着谦卑之心去体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其实原本可以不必付出如此巨大的生命代价。遗憾的是,更多的人只有在经历大自然的威慑并付出代价之后,才能真正放下自不量力的狂妄,变得谦卑,升起敬畏之心。
评分读完非常感慨,一座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让更多人联结在一起。看到后记里说村长扎西的女儿在山岳社资助下去了京都大学读书,然后和京都大学山岳社的同学结婚生子,真是感叹命运的神奇。回过头来看,谁能说这不是山的神性呢?
评分读完非常感慨,一座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让更多人联结在一起。看到后记里说村长扎西的女儿在山岳社资助下去了京都大学读书,然后和京都大学山岳社的同学结婚生子,真是感叹命运的神奇。回过头来看,谁能说这不是山的神性呢?
评分卡瓦格博既是一座生杀予夺的魔山,也是庇佑生命的丰饶之山,同时还是人们寄托心灵的圣山。 四方胜地并不是为了让信徒们去巡礼,而是想要告诉人们这里是人和神的分界,从这再往里就是人类的禁区了。
评分心潮澎湃。带着好奇、罪疚与不安走进梅里脚下的小林,在时间静静的流逝之中改变了对神山和藏人的认知,也经历了彻底的蜕变。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山之中,在雪山和村庄的四季更迭里,他和神山,和藏人逐渐联结为一体。十七人的大不幸,也由此转化为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人群间的情感,长眠于冰川的亡魂终于得以告慰。小林的这本书,和郭净的雪山之书,从各自的侧面记录了梅里和它脚下的人们,见证了明永、雨崩和内外转经路上二十年间的变迁,而小林个人与扎西村长的友情,又通过后记里扎西女儿白玛的成长轨迹画下动人的收尾。读到最后顿觉喉头发热,一场登山史上的惨烈山难,后续的一切是如此荡气回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