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云南梅里雪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登山事故,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十七名队员遭遇雪崩,全部遇难。这是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在一百多年的现代登山史上,梅里雪山也成为人类唯一无法登顶的山峰。事故发生后,中日双方进行了多方搜索。搜索队伍中一位名叫小林尚礼的日本登山队员,更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为了让山难队友们的亡灵回到亲人身边,一再深入梅里雪山搜寻,并已成功找到了十六具遗体。《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就是小林尚礼多年艰辛搜寻的记录。本书以纪录片式平实而细腻的文字,壮美与温柔兼具的影像,记录了令人心碎的恐怖山难,艰辛的搜寻,梅里雪山的神秘风貌,山脚下人们的朴素生活,三次转山之旅和当地生活的变化。在跨越多年的搜寻中,他从傲慢的外来登山者,逐渐转变成为神山的守护者,一位自然主题的摄影师和作家。而雪山之残酷与神圣,自然对其心灵和生活的荡涤,也同样荡涤每一个热爱雪山、热爱自然的灵魂。
作者:
小林尚礼,日本千叶县人,毕业于京都大学工学部。大学时代是京都大学山岳部的注册会员,曾遍览日本各地山川。1996年因梅里雪山登山计划的契机,开始志愿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家兼自由作家,为杂志提供摄影及采访作品。其作品多以“人类背后的自然”为主题。同时因长期在藏区生活的经历,也部分涉及以喜马拉雅和藏区为中心的山岳旅游向导工作。现任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理事。
译者:
乌尼尔,蒙古族,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于云南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各州县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喜欢学习语言,探索地区和民族文化及交流。目前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01 摄影有时候是保留我们对大自然热爱和敬畏的一种方式 在过去十年间,手机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能够拍出单反相机的效果。那时候,作为一个女性,非常喜爱看着镜头内的景象,成为了一种享受。或者说是,能够让自己十分专注的一件事情。至今,我都保存着自已喜爱的凌晨三点钟的...
评分人类虽然已经很强大,可以登上了世界上很多让人望而却步的高山,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已经不在话下,每年都有很多人可以顺利登顶。但却也有一些并不是太高的山,却还是让人类望而却步。梅里雪山就是其中的一座,这是一座至今无人问鼎的处女地,这是世界上最难征服的一座高山。 ...
评分 评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会用更复杂的眼光看待梅里雪山。 上次我看到梅里雪山的影像,是几年前学生跟我说起他去旅行的经历。十几岁的小伙子给我看照片,谈起冰川和下面可能存在的裂隙,满脸激动。其中一张照片是典型的雪山照——冰霜覆盖的顶峰映着天空。我当时并没有想起那桩著名的...
评分#????说书# 这是一本关于登山运动的反思之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征服欲不断地膨胀。在梅里雪山山难发生,中日联合登山队十七人殒命之后,作者内心产生了“到底谁才是人类生存的背景”的疑问。在数次返回梅里,找寻遇难者遗体的过程中,作者实现了攀登山,敬畏山,亲近山的思想转变,也彻底承认了山有神性,不是用来征服的。作者渐渐成了一个懂得转山的外国人,并与当地藏民接下来深厚的友谊。说到与自然的关系,现代人类最重要的可能是收敛,而不是发展。推荐~
评分编辑充满巧思,数十张彩页容纳了百张小林尚礼在卡瓦格博周边地区的摄影作品,每一次快门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小林平实敦和的文字也因这些插叙的照片变得更活泛、更有生气。不禁再次思考起文字媒介的限度问题,也许是因为才从西藏归来,小林笔下的藏族风土人情以及丰饶巍峨的冰脉山川都能在我脑海里唤起具体的影像,震撼与沉醉的感受不是情感记忆的遥远调动,而是足够清晰可闻。无论是登山队的第三次攀登尝试、与村人合力的遗体搜查还是后续为了更深入考察当地生活的转山巡礼,小林的文字始终保持着一种人和神在时刻对峙的张力,人与自然对于边界的商榷和不断修正通过攀登的每一步得以实现。而那些潜藏于文字之下,通达、惊惧和顿悟时刻的心流,似乎只能经由无言的共鸣得以相通。
评分#????说书# 这是一本关于登山运动的反思之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征服欲不断地膨胀。在梅里雪山山难发生,中日联合登山队十七人殒命之后,作者内心产生了“到底谁才是人类生存的背景”的疑问。在数次返回梅里,找寻遇难者遗体的过程中,作者实现了攀登山,敬畏山,亲近山的思想转变,也彻底承认了山有神性,不是用来征服的。作者渐渐成了一个懂得转山的外国人,并与当地藏民接下来深厚的友谊。说到与自然的关系,现代人类最重要的可能是收敛,而不是发展。推荐~
评分当我们谈及“梅里雪山山难”,并非1991年山难的孤立事件。它只是一切的开始,陆续牵出了一连串的事件:随后两年的搜救,1996年的第三次攀登,1998年明永冰川涌现出的遗体,2001年禁止攀登,偶发的偷登事件,2010年开始成为户外胜地的雨崩村……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开阔的坐标系里,会发现当我们讲述这些故事时,其实是在讲述“登山文化与神山文化的冲突”,“中日两国关系”,“神山与原住民”,“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等诸多矛盾
评分卡瓦格博既是一座生杀予夺的魔山,也是庇佑生命的丰饶之山,同时还是人们寄托心灵的圣山。 四方胜地并不是为了让信徒们去巡礼,而是想要告诉人们这里是人和神的分界,从这再往里就是人类的禁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