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2-11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清时代的财政体系有何特点?与前朝有何不一样?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原额主义”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制度上缺乏弹性的正额与实际运作过程中具有极强伸缩性的额外附加或追加来探讨明清财政问题,将财政体系视为窥测传统中国政治支配秩序特有的性质和构造的切入点,系统而又深入地论述了明清两朝财政体系的构造、本质、特点、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将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境地。
岩井茂树(Iwai Shigeki,1955—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文学博士。日本东洋史学界著名学者,主攻明清史、东亚关系史。曾于20世纪80年代留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史学家陈振江、郑天挺、陈庆华、商鸿逵等先生。著有《朝贡·海禁·互市——近世东亚的贸易与秩序》(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20年);编著《中国近世社会的秩序形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04年);合著《由数据看中国近代史》(有斐阁,1996年)、《战后日本的中国史论辩》(河合文化研究所,1993年)等。本书为其代表作《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中国近世財政史の研究》)之中文第二版。
付勇,厦门大学日本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曾获日本国文部省奖学金,留学于一桥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历任日本拓殖大学客座研究员、北陆大学副教授、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专业方向为中日关系史、清史。
此后看近代中国财政,我都深受作者分析思路和结论的影响,不得不感叹作者思维的强大,本书可谓是中国财政史研究的经典必读书目了。作者对近代中国财政体制的考察上溯到明清,对赋役、田赋与帝国统治体制之间的探讨很精彩,其提出的“原额主义”、“正额财政”、“正额外财政”深深影响了此后学者对中国财政体制和财政结构的思考,特别是作者从财政视角对中国政治体制运行逻辑的分析(特别是外围组织作为软组织所带来的两面作用,又巩固国家统治又催生腐败),十分精彩,从现世来看,国家的存在方式中仍然保留了很多历史的惯习。
评分特别欣赏作者研究问题的思路,他把自己的思考方向、研究过程明明白白摆出来,让读者跟着他的方向去思考。特别难得。
评分相当扎实的经验研究中又不乏洞见和灵光,堪称典范。
评分编辑质量较差,多处错讹。
评分明清两代的财政结构和原则有着共通的特性,即缺乏弹性的正额部分与具有很强伸缩性的额外部分形成互补关系。明清国家财政的原额主义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难以应对社会发展和财政支出的增加,造成地方官府经费严重不足,由此导致了正额之外的各种附加与差徭日益膨胀,以及财政负担的不均衡。由于额外部分与正额部分的财源通常是同一个,这就造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难解的利益冲突。无论是一条鞭法还是地丁银制度,都是中央希望将额外部分纳入正项之内,以杜绝地方官府获取额外收入,这实际削减并固定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经费。但太平天国时期,当中央面临财政窘境时,还是选择依靠厘金等额外部分解决财政危机。虽然在户部支配的正额财政体系以外出现了以外销为轴心,由督抚自主支配的省财政的萌芽,但州县公费依赖附加征派、徭役等额外收入的结构始终未能转变
岩井茂树以课税的分配问题入手,将财政体系视为窥测传统中国政治支配秩序特有的性质和构造的切入点,系统而又深入的论证了明清两朝及民国时期财政体系的构造、本质、特点,考察了国家与接受其统治的社会建立起的经济循环实现的过程。本书精辟之处有二:一是明清尊崇财政祖法的...
评分岩井茂树以课税的分配问题入手,将财政体系视为窥测传统中国政治支配秩序特有的性质和构造的切入点,系统而又深入的论证了明清两朝及民国时期财政体系的构造、本质、特点,考察了国家与接受其统治的社会建立起的经济循环实现的过程。本书精辟之处有二:一是明清尊崇财政祖法的...
评分岩井茂树以课税的分配问题入手,将财政体系视为窥测传统中国政治支配秩序特有的性质和构造的切入点,系统而又深入的论证了明清两朝及民国时期财政体系的构造、本质、特点,考察了国家与接受其统治的社会建立起的经济循环实现的过程。本书精辟之处有二:一是明清尊崇财政祖法的...
评分对于中国财政史研究来说,岩井前辈是著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分。岩井是著的重要贡献是“原额主义财政”概念的提出,这一点早在04年范金民老师的书评介绍中已经提及。岩井认为清代财政中存在原额财政与额外财政的区分。原额部分,就是根据赋役全书等官方文件确定的法定税...
评分1 李鸿章位居直隶总督,但直隶财政拮据,有赖于江苏、湖广为中心的外地财源作保障。江苏湖广官员由李鸿章提名委任。 /李鸿章也只是个大一点的总督,而不是总理大臣和军机。 2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从各地将地方杂税土地交易税、烟酒税、交易税、和新设的印花税作为五税专款而国税化...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