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以来的中国

1840年以来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王人博
出品人:一頁folio
页数:640
译者:
出版时间:2020-6-1
价格:12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0887437
丛书系列:大历史丛书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近代史
  • 现代史
  • 政治
  • 经济
  • 社会
  • 文化
  • 19世纪
  • 20世纪
  • 历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无疑最具争议也最受人关注。

军事的视角、政治的视角、文化视角、社会视角与观念视角的近代史叙述,我们都已不陌生。

这本《1840年以来的中国》,为我们呈现的,则是一幅与众不同的近代史图景:法学视角。

--------------

编辑推荐

一本“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写作前后历时大约25年,可谓拥有史学家的洞察X法学家的严谨X哲学家的智慧。

1.以立宪为线索,重新梳理中国近代 史的关键节点

1840年,在突然跌入现代世界之后,中国也曾将宪法作为救国的药方,希望依靠宪法,让中国快速摆脱困境。

但为何中国的立宪之路,却异常坎坷?

为什么说是焦躁的心态,让中国近代立宪之路变得痛苦而曲折?

在本书中,抓住“立宪”这样一个关键动作,王人博老师专注考察近现代史中的重大立宪时刻:从戊戌变法、清廷预备立宪到辛亥革命、以致1949年以后的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八二宪法。

在对这诸多“立宪”事件反思中,中国近代转型失败原因的剖面清晰显露出来。

2. 宪法问题,并非一个单纯的法学问题,其背后交织的,是现代国家、现代文明的核心理念。

当一个老大帝国要完成立宪转型时,必然也牵扯出更为复杂的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冲突。

旧中国先前“独立自我喂养的精神世界”如何开始逐渐崩塌?

西方的普遍价值如理性、自由、平等、法治、权利,在一系列“立宪”实践后究竟通过何种方式渗透进中国人的意识中,并被逐步接受?是外在的宣传灌输?还是基于内心的诚服?

以上问题,是本书贯穿的另外一条线索。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王人博,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法论坛》主编。主要著作有:《法治论》《权利论》《孤独的敏感者》《法的中国性》。

他是中国法学家少有的深具人文精神与批判精神的学者。对于学界讳莫如深很多问题,都能以专业的眼光,毫无顾忌地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这种风格让他笔下的中国近代史,拥有了少有的穿透力。

这本“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写作前后历时大约25年,可谓拥有史学家的洞察X法学家的严谨X哲学家的智慧。

目录信息

引言
如何思考中国
上部
中国的近代性
受损的传统世界
西方的诱惑
求生之道
革命
“五四”思想
结 语 历史的意义
下部
寻找“中国性”
民权词义考
庶民的胜利 ———中国民主话语考论
一个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 ———对中国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
水:中国法思想的本喻
权力与技术 ———对劳动教养问题的一个宪法学分析
宪法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
宪法的中国性 ———对五四宪法发生过程的一种解释
被创造的公共仪式 ———对七五宪法的一种阅读与解释
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 ———“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余论
什么是关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来源:《原道》第40辑,陈明、朱汉民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在我看来,王人博先生的《1840年以来的中国》是“理解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这体现了作者治宪法的一贯思想——要理解中国宪法,必先要“理解中国”。读王人博先生的著作,需要尽可能从体系化的角度去理解。 ...  

评分

从法制层面来梳理中国近代史,截取几个比较重要的论点。 1.在近代,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如严复、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思想中,都存在着宪制价值与富强价值无法调适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宪制—富强”这个范式带来的理论困境。“富强为体,宪制为用”,这是中...  

评分

来源:《原道》第40辑,陈明、朱汉民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在我看来,王人博先生的《1840年以来的中国》是“理解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这体现了作者治宪法的一贯思想——要理解中国宪法,必先要“理解中国”。读王人博先生的著作,需要尽可能从体系化的角度去理解。 ...  

评分

通常我看近代史,看得都是一些故事...但这本书是作者对1840年以来的中国的一些思考,有点学术,也有点枯燥,但不得不说价值很高。 这么说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那段时期最有魅力的是什么?不是故事,是激烈的文化思潮,是中西体制和文明的思辨,这本书刷新了很多听过,但未达究...  

用户评价

评分

一般般

评分

这本书,是作者的一种担当,看看目录就明白

评分

初读题目,不知所云,翻开目录,方知是一部近代宪政史,戴着镣铐跳舞之作,已属难得。作为门外汉,感觉颇为解渴。 主要关注两个时段——从预备立宪到临时约法,以及文革前后的宪法。 前者,书中梳理详尽,道出了宪法的难产与妥协的艰涩。若以今时苛求往日,清末民初固然存在种种鄙陋,但当年风气初开之时,外国范例令人眼花缭乱,国内势力亦是错综复杂,能够从中辟出一条道路,已是不易。 后者,条框太多,自然不会太精彩。不久前恰好翻到腾讯11年的共和国辞典系列,提及“罢工自由”,75宪法意外地赋予了罢工自由,78宪法保留,82宪法取消,97年落实联合国公约又语焉不详地恢复,直至近年近事,就不多言了。总之,此书当代以前的篇幅,很值得一读,其后就随缘吧。

评分

虽然有苏格拉底死因刻板叙述的早年瑕疵,但是全书可谓是十分真诚。 以法学家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近代史的叙事。简而言之,近代史的叙事,急功近利,即便重视的宪法不过是一个最具功利性的装饰品。近代史的一切行动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正常普通的现代国家,而是作为一种现代性路径而不择手段地逐强竞富。 借用知乎的发问,要有现代国家,必须有立宪主义的制度;可如果一个国家本身不是现代的,宪法制度应如何在完全非现代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如果把法律只是作为治理术的一部分来对待,则永远都不会结束施密特的紧急状态,也不可能走出近代史。想到一个著名的笑话,北京出租车司机都知道 是 没用的法, 。

评分

昔日西南政法大学的精神领袖、如今的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人博老师“王大爷”,几乎每本著作都7.5分以上,可谓中国“论法第一人”。今年又见老师新作,深感欣喜,马上拜读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