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李仁渊
出品人:
页数:3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2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0629301
丛书系列: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晚清史
  • 媒体史
  • 知识分子
  • 文化史
  • 社会史
  • 近代中国
  • 传播学
  • 思想史
  • 报刊学
  • 社会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为台湾地区学者李仁渊所著, 原为作者硕士毕业论文, 后由台北稻乡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本书考察了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效果,以及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新式传媒发挥了什么功用等问题。题材的选择上,以文字传播,特别是报刊与印刷出版业为论述中心。

作者试图探究晚清传播媒体与思想、政治、社会之间互动的问题,旨在把传播媒体当作一种社会机制,主要针对于士人阶层与代表专制王权的政治体制,讨论其间社会关系的变化,欲初步地勾勒出其大致趋势。该书是学界较早关注晚清报刊发展及其与政府、士人之间关系的一部专著,举凡研究框架、方法及论点等,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其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大陆学者的注意。

本书的出版被收入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孙江教授主编的“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丛书致力于从“全球本土化”——全球视野、本土实践——角度推动近代知识变迁的研究,目前已出版沈国威《严复与科学》、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

作者简介

李仁渊,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系博士、台湾大学历史系硕士(1999.9-2002.10)、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1995.9-1999.7),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助理。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史、中国文化史。代表著作除本书外,有论文《阅读史的课题与观点:实践、过程、效应》,还译有《哈佛中国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目录信息

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目录
自序1
序论
第一章1895年之前新式传播工具的引入
第一节传教士与宗教性期刊
第二节外国商人与商务期刊

第二章传播媒体的政治化
第一节从《万国公报》到强学会
第二节《时务报》的组成与发行
第三节《时务报》与戊戌时期报刊的影响

第三章从海外到国内
第一节戊戌之后的流亡者与新式刊物
第二节从流亡到留学:思想资源的转向与留学生报刊的政治化
第三节海外刊物的销售渠道与海外新学的影响范围

第四章从租界到内地
第一节上海的优势与言论空间的构成
第二节内地的启蒙:扩大传播范围与建立新群体

第五章官方的回应
第一节禁制
第二节对抗
第三节规范

第六章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江南为例
第一节晚清士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二节传播媒体与士人的转型结论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评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评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评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评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他妈可是人家硕士论文改成的啊啊啊啊啊!

评分

此书可看作一部从晚清到民国新式传媒发展演变史,其中1895年的节点意义、上海租界的特殊地位、时务报和苏报案的典型性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传媒的横向联结破坏旧传统的纵向秩序,官方对新传媒由禁制和对抗走向规范化,都写得很精彩。信如书中引诗所云,“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新式传媒带来的启蒙和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思考与行动的距离。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今日禁制的技术又上了新台阶,让人想到梁启超说的防民之术突破先进之国以及书中所说的节制自由的幽灵,历史于是为不隔。廿一年十二月七日阅讫于湖大背光室,适与傅、向二兄归自贵筑也。

评分

问题明确,思路清晰,聚焦于1895-1911晚清新式报刊的快速发展,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甲午以后士人与新式报刊的结合,从而使得新式报刊井喷式发展,而士人群体则逐渐转型,是一个权势转移的过程。有些段落持续论说,论证稍显不足,瞭解到是硕士论文改写而成,4星加到5星

评分

硕论写出博论的水平

评分

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本书,深受启发。据李仁渊的硕士论文修改而来,2012年台北稻香出繁体版,2019年凤凰出简体版。贯穿性地考察自19世纪中叶至辛亥革命前西洋的新式传播工具对晚清中国的影响。特别注重考察以日报为代表的新式传播工具对晚清知识分子政治与思想观念变迁的影响,及士人群体内部的分化组合过程。第六章《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江南为例》作者以江南为中心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新式传播媒体对士人社会与政治地位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个案。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时段设定在晚清时期,着重勾勒知识分子群体(主要是士人)的变动过程。进入民国以后,以报刊出版为中心,这个群体展现出更为复杂多元的演化过程,值得进一步挖掘。著作有两点问题:1、繁体改简体时有些表达并没有随之修订。2、从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学位论文相对单一的表达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