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起源于作者詹姆斯·道斯对二战老兵“中国归还者”的访谈。这些人年轻时曾犯下最残暴的罪行,却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了反战主义的布道。作者以小说家的笔法演绎抽绎他们的战时回忆,串起了本书各主题之间的脉络,并汇集哲学、文学、宗教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关于“恶”的思考,藉以还原“邪恶”的真相、成因、背景,及其内隐的意涵。
作者也借此探讨了再现创伤所引发的一系列难题和悖论,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应对邪恶和残暴等人性的晦暗面,而在这一过程中,“同理心”又能发挥多大效用。此一困难的人性钻探,将在阅毕本书后得到解答。
詹姆斯·道斯(James Dawes)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哈佛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哈佛大学院士学会青年院士,美国英语文学教授,擅长领域包括:反文化、人权、文学与语言理论、暴力与创伤、文学与哲学。其著作《恶人》(Evil Men, 2013)获国际人权图书奖;《好让世界知道》(That the World May Know: Bearing Witness to Atrocity, 2007)入围独立出版图书奖决选名单。另著有《战争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War, 2002)。其文章广泛见于各大媒体(全国公共广播电台、BBC、保加利亚国家电台、《波士顿全球报》和CNN网站等)。
梁永安 台湾大学文化人类学学士、哲学硕士,东海大学哲学博士班肄业。目前为专业翻译者,共完成约近百本译著,包括《文化与抵抗》《启蒙运动》《现代主义》等。
实际上,道斯的《恶人》讲的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也恰恰因为它不是新话题,才能从本书的访谈式讲述中呈现给我们更多不同角度的反思和警醒。~~~如果,我们当时在那个年代,如果我们身处那场战争,如果我们就在那个慰安所、集中营、战俘营...我们又会怎样做呢?哪怕是以今日之...
评分 评分多数以二战侵华士兵的采访叙述作为主线,分析为什么人会犯下兽行,杀人如麻,残忍至极,同时又可以随时切换角色和自己家人友善和睦。 恶的产生太复杂,当下社会很多制度都在预防恶的的滋生,但是根绝不了恶,也没有办法最终阻止恶。集体有担责机制,往往更容易产生恶,实际上这...
评分 评分近期第一本迫不及待想要看完的书。 大概因为里面提供了很多理论和视角是我不曾想过的。 其中有很多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哲学方面的各种探讨和词汇,蛮多自己是一知半解的。可能过段时间,会再来看一遍。 讲几个自己理解的: 1. 对于一些痛苦或者自己的不堪往事,我们往往说...
对这一主题兴趣浓厚,书里也有不少智慧的闪光点和恐怖电影版的细节描写,但全书不分章节、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很影响阅读体验,而且几近于名人名言录的堆砌式征引他人研究稀释了全书的论证。
评分2021(54),至今277本。年轻时军人被洗脑而不自知,老来悔之晚矣。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是要有序引导人民狂热,世人皆醉。人干不过制度,只有随波逐流,还能怎么呢!?
评分不是“讲述残酷屠杀的忏悔自白”这类典型人权叙事,加害者的碎片自白穿插在书里形成了断裂的观感,读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主体则是作者围绕关于集体暴力的几乎一切话题——包括成因、表现和叙述、旁观等——的议论。“普通人为何变成恶魔”的副标题只涵盖了威权主义的种种心理操作和我们个人的种种心理弱点,事实上作者还花费了大量笔墨讨论再现苦难的悖论、从事和阅读人权叙事的问题:苦难应当由强者再展示吗?利他主义的来源是什么?文学叙述是提高了还是减少了同情心的社会效果?……解释和论述面面俱到以至于大可看作一本理论综述,症结如此之多且难,但我们仍可提取关于我们共有的脆弱和束缚的积极意义。虽然离屠杀远了,但这些讨论在如今比如如何叙述和看待性侵这类网络话题上也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评分原本以为是剖析S人犯内心世界的一本书,所以才加入的购物车吧?读来才发现是讲述日本Z犯对于Z争的一些回忆和反思的。很多真实的回忆,真实的S戮场面,读的时候有时握紧拳头,有时紧锁眉头。书中提到的对于人性的本质中就自带有暴力性和侵略性的观点,表示不能赞同,我内心还是相信人性本善的。作者坚信,人心阴暗且邪恶,不存在绝对的利他行为,具有骨子里的自私,即使做出利他的事,可能背后也有着“为己”的目的。末尾有句话印象深刻:“我们会为亲人的死去哀伤,其中不小的部分是在为自己终归一死的宿命而难过。”真的是这样吗?
评分访谈本身的内容很少,更多是作者对恶的开放式讨论。作者没有带着自己的观点写作,而是尽量以一种反思和审视的方式来组织全书。更像是一篇很长很长的论文,里面涉及很多很多问题,值得反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