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国际疾病分类》,揭示了一个久被遮蔽的问题:近年来,许多青年人对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越来越没有热情,而这种倦怠感有逐步扩散的趋势。本书聚焦于“倦怠”,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与研究数据,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经济条件、社会背景、心理因素等,进而对全球范围内存在的各类青年就业问题进行考察,并对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进行探讨:新经济背景下,“工作”被重新定义,工作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否能有效解决倦怠等就业问题?
波波夫,《中国新闻周刊》原主笔,关注被科技改变的世界,相信人性光辉的绵长。
微信公众号:波波夫同学
微博、豆瓣、知乎:@波波夫
电子邮箱:bulangzhou@126.com
闹钟再响,直到拖到最后一秒,不得不起床,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上班,这差不多已经成为每天的常态。这就是你对工作倦怠了,已经没有了激情。和恋爱差不多,时间久了就会疲倦,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完全一样。没有意义,没有挑战,甚至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工作状态,怎么能...
评分 评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在这个被信息洪流淹没的时代,间歇性不想工作,间歇性打鸡血,间歇性迷茫。工作几年也到了职业生涯的倦怠期,很多时候会思考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多数时候思绪较混乱。看到这本书,感觉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迷茫的时候,如果不知道怎么做,那么就读读书...
评分老周是我的朋友,我一直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因为能看得出来他写公众号是很真诚地想说点什么,不同于绝大部分为了流量和赚钱的微信公众号;同时他也确实言之有物,讲解互联网、科技、人类社会它们之间交叉的种种,不同于我以及其他大部分普通人那种半年不更新更新一次也只会讲...
评分很喜欢的作者,内容很新
评分美国的专家说,英国的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
评分分析地很全面(但略有点像报告体)
评分正如作者说的,青年人的“不爱上班”“职业倦怠”,背后有着很多的社会、经济因素,既是心理学问题,也是经济学问题,更是社会学问题。这本书从倦怠的角度切入就业问题,从很多个方面观察了世界各地所普遍存在的尼特、蛰居、穷忙、频繁跳槽、慢就业、996、斜杠青年、居家办公等与就业相关的现象和趋势,尝试为青年人的疲惫与倦怠找到原因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评分文不对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