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者而言,与历史人物的“遭遇”是一种宿命。只不过这样的遭遇未必被作为一种程序来认知,也未必被问题化。或许正因为如此,与历史人物的遭遇和如何遭遇历史人物这样的问题,反倒有可能引发某种通常被忽略的讨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第三章即有关昭和史论证的部分分析的非常到位。
评分思辨力和扎实程度几乎顶级,然而写作方面真是,让人非常难以读下去。弯弯绕绕的地方,其实大多可以更简洁明快,虽然很喜欢孙歌老师的视角和立场,但是...遣词用句真的无法夸????
评分终于开始适应日本思想研究用的那套术语了。关于昭和史的争论的梳理正好合了最近在想的历史的书写的问题,不过相关文本和会议记录大多没看过结果也就只是有个印象,唉=。=
评分将所有过眼的材料和不断变化的视野服务于一个点而不断深入开掘,这种曲径通幽、聚精会神、敢于掘进无路之径的勇气是日本学者强大的方法论所给予的启发,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学术路径依然是一种为己之学,这种从深度入手的探索必得兼顾思想史和理论两方面的优势才能获得更难得的高度。ps,扎实的纯理论著作总是很令人兴奋的。
评分将所有过眼的材料和不断变化的视野服务于一个点而不断深入开掘,这种曲径通幽、聚精会神、敢于掘进无路之径的勇气是日本学者强大的方法论所给予的启发,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学术路径依然是一种为己之学,这种从深度入手的探索必得兼顾思想史和理论两方面的优势才能获得更难得的高度。ps,扎实的纯理论著作总是很令人兴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