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1889—1951)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一方面,他提出的认识世界的方式颠覆了过往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另一方面,其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也为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带来了困难。
作为维氏代表作《哲学研究》的中译者和维氏哲学的研究者,陈嘉映以独有的学术领悟,将一个具有两种不同体系的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题解读,为普通读者甚至是研究者呈献出一本有助于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点和思想体系的读本。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领域是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分析哲学(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科学与哲学、伦理学等。其作品专注于哲学普及和人本主义思考,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何为良好生活》,以及《从感觉开始》等几本文集。
翻译或主译作品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读本》,万德勒的《哲学中的语言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西方大观念》,J.奥斯汀的《感觉与可感物》,伯纳德·威廉姆斯的《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等。
“家族相似”与美学问题 ——浅析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考 摘 要: 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对哲学史上的许多问题都做了清理,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旁及了重要的美学问题。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提出的“家族相似”概念,对于清理传统美学思路中的谬误...
评分我花了27块钱买了这本《维特根斯坦读本》,然后发现自己读不懂。我承认买它的原因中,30%是封面漂亮,30%是对一个不了解的哲人的好奇,这些还算是正当理由,剩下40%只是虚荣。 这本书跟尼采的一样是格言体,但是不如尼采的文章那样充满激情与共鸣。他又几乎否...
评分在国内要说算得上哲学家的话,我也同意许知远的看法,陈嘉映算得上。他的《走出唯一真理观》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感知。这本《维特根斯坦读本》是他主编的一本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碎片集。能够感觉到编译的困难,就像陈嘉映说,这样归类整理很冒险,因为维特根斯坦有他独特的思考方...
评分“家族相似”与美学问题 ——浅析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考 摘 要: 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对哲学史上的许多问题都做了清理,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旁及了重要的美学问题。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提出的“家族相似”概念,对于清理传统美学思路中的谬误...
评分维特根斯坦读本 如果哲学是个江湖,他是罕见的没有门派,没有门徒的半苦行僧式的高人。很少参加比武却只凭一两招就赢了几位举世高手。低调的武者很多,都是有自己一套所谓玄妙又美好的说辞来自我标榜。他天天一个人打磨自己的武艺却又在天天怀疑它。别的理论派最多怀疑一招对不...
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强调哲学元素,也就是把哲学在多个维度划分为不同颗粒度的基本元素,然后将基本事实与归纳演绎部分切分开。这里哲学不再是一种推理游戏,而是搭积木式的沙盒游戏。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游戏理念,对于如何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有重要的意义。把平面1以不同的角度投影到平面2上。阴影的变化其实就是事实在观点中成像的规则,也是现实世界在语言中成像的规则。语言作为一种诱惑将哲学导向空洞的概念世界,脱离现象与本质而走向语言游戏。我们的理解经常撞上语言的界限。语言游戏作为思维的中间介质也是陷阱:“直觉在先,说理其次。直到有了语言游戏,才有了理由。”维特根斯坦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分析哲学游戏世界,很有趣。
评分维特根斯坦很早就感到:“不被任何人理解是非常痛苦的。”在《哲学研究》的序言中,他写道:“我的成果遭到多种多样的误解,或多或少变得平淡无奇或支离破碎,这刺痛了我的虚荣心,久难平复。”在他充满精神创造和灵魂骚动的一生中,维特根斯坦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对自己设置了最高的标准,从而使他的一生充满紧张和痛苦。在临终之际,他却对守护她的贝文太太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 的确,极为美好的一生。 另,我总是看到海德格尔的影子,不知道是维特根斯坦先行一步,还是陈嘉映的翻译惯性。
评分“我的理想是某种冷静的东西。一座教堂,为各种激情提供环境,但不掺入其中。”(还是无法喜欢这类书,不能给我任何新的感受。结语里提到他说“不被任何人理解是非常痛苦的”“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
评分摘一长段以作记,“思想被一个光轮环绕——思想的本质,即逻辑,表现着一种秩序,世界的先验秩序;即世界和思想必定共同具有的种种可能性的秩序。但这种秩序似乎必定是最最简单的。它先于一切经验,必定贯穿一切经验;它自己却不可沾染任何经验的浑浊或不确——它倒必定是最纯粹的晶体。这种晶体却又不是作为抽象出现的,而是作为某种具体的东西,简直是最具体的,就像是世界上最坚实的东西。”
评分既然是句读本,就要一字一句慢慢读,细细品,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常读常新。读到最后作者写得人物简传,想起今年读过得人物传记,一时间,记忆涌入,维特根斯坦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画面感扑面而来。 陈嘉映老师最后谈到维特根斯坦并非科班出身,所以在哲学史上没有太多成就,也正是这一点,让他的文章保留了语言原始的力量,简单有力,直指核心。偶尔会看看现在的哲学文章,大词,套词,比比皆是,似乎没有抓手,就什么也表达不了。 这是一本,几乎每句话,都需要思考的书。 想要理解维特根斯坦,如作者所说,的确很难,但这很正常,天才哪儿会那么容易理解呢。 找时间再读《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感受一定和之前初读不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