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20-1-1
价格: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59846
丛书系列:梁漱溟作品集
图书标签:
  • 梁漱溟
  • 文化比较
  • 奠基
  • ***世纪文景***
  • 文化哲学
  • 东西方文化
  • 文化比较
  • 哲学史
  • 文明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哲学
  • 历史
  • 社会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初版于1921年,是梁漱溟先生对东西方文化本质的探讨,以及对东西方文化融合可能性的反思。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书中的许多思想与见解仍有借鉴意义。作者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并且回答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何谓东方化?何谓西方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质为何?文化与生活有着何种关系?东西方文化能否融合,或者融合之道为何?世界未来之文化以及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为何?作者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于西方文化及其带来的冲击,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引起了思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

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

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参与创建民盟促进国共团结抗敌,后又为和平建国参与国共和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一生用心于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中国往何处去?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

目录信息

自 序
第三版自序
第八版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般人对这问题的意思
以为这问题还远的不对
随便持调和论的不对
以为无从研究的不对
我研究这问题的经过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我们所要求的答案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一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二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三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四
我求答案的方法
我对于西方化问题的答案
答案讲明的第一步
西方化的科学色采
西方化的德谟克拉西精神
结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
第三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答案讲明的第二步
客观说法的未是
生活的说明
人生三种问题
人生的三路向
中国文化问题印度文化问题之答案的提出
答案讲明的第三步
答案讲明的第四步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中国文化的略说
印度文化的略说
第四章 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
三方思想情势简表
现量比量直觉三作用之说明
西洋哲学之情势
罗素的意思
柏格森的意思
印度哲学的情势
佛教的形而上学方法
西洋印度两方哲学之动机不同
宗教问题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印度文明之所由产生
中国哲学之情势
中国形而上学的大意
孔子对于生之赞美
孔子之不认定的态度
孔子之一任直觉
孔子所谓仁是什么?
孔家性善的理
孔子之不计较利害的态度
《礼运》大同说之可疑
孔子生活之乐
孔子之宗教
试说从来的中国人生活
西洋人生哲学
三方生活之真解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
我们推论未来文化的态度
事实的变迁
经济改正之必要
因经济改正而致文化变迁
见解的变迁
态度的变迁
倭铿的态度
罗素的态度
社会主义之变迁
克鲁泡特金的态度
泰戈尔的态度
对世界未来文化的推测
就生活三方面推说未来文化
一般对未来文化的误看
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
我们现在应持的态度
我提出的态度
今日应再创讲学之风
世界的态度
补 遗
著者告白一
著者告白二
1980 年著者跋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部书是Z先生买了许久,一直放在那儿未看,前些日整理书架拿了出来。在读了《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纲》之后,我觉得我具备了读这本书的勇气和底气。没想到,我陷入了从未有过的艰难的阅读之旅。这本书读了半个月之久,期间生出无数次想就此放下的念头,或者读着读着就...  

评分

我是看了些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和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之后再看梁漱溟的,三人并称”新儒家“三圣,但是我觉的凭这本书,梁漱溟要和其余二位并称,是远远不够的。 熊十力和马一浮的风格类似,厚积薄发,旁征博引,理据充实。梁漱溟的这本,相对来说有点不接地气,说的不好听...  

评分

本書論證不足(可能是身為講演的壞處),立論基礎比較薄弱(他自己也说不能以学术眼光视之),但勝在對儒家精神的分析、對西哲發展的敘述很精到;至於印度和佛教的内容我不甚瞭解,據老師講,梁的理解是有一些謬誤的(不过梁自己也说只是己见而非全乎佛家)。 其实仔细读了本...  

评分

我是看了些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和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之后再看梁漱溟的,三人并称”新儒家“三圣,但是我觉的凭这本书,梁漱溟要和其余二位并称,是远远不够的。 熊十力和马一浮的风格类似,厚积薄发,旁征博引,理据充实。梁漱溟的这本,相对来说有点不接地气,说的不好听...  

评分

梁先生这本书最出彩的在于书的开头,对东西方文化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所谓的融合不可能实现,必定是一方取代另一方的结局。我们今天的文化也未尝不是这样,表面上是西化的制度,人还是秉承的传统中国文化,人与制度不符,实行起来,有太多的荒诞。中国的文化不能适...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愧是新儒家的开山之作,梁先生说我一生中唯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问题,一个是人生问题。这本书中,读出了很强烈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对儒家孔子的自信。在梁漱溟看来,相比西方,由于孔子太过厉害,集前人之文化,奠定后世之基础,导致中国的后面所有文化就只能重复孔子的路,却又没活出孔子的人生。国家的问题关键在文化的问题,但绝不是文化本身好坏的问题,中国的文化只是生不逢时,但现在的时代应该属于中国文化的舞台。小声说(里面批判胡适批判的好厉害哇)

评分

中国文化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一点上与胡适的《大纲》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学理颇粗疏,是因为梁先生要在莽莽蓁蓁之中生辟一条路来。有人说此书与当代学者侃大山无异,试问当代何人有如此大愿力大气魄造此鸿论?又何人有此学养以唯识学通达文化比较?如此类比,真无一点良心。

评分

中国文化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一点上与胡适的《大纲》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学理颇粗疏,是因为梁先生要在莽莽蓁蓁之中生辟一条路来。有人说此书与当代学者侃大山无异,试问当代何人有如此大愿力大气魄造此鸿论?又何人有此学养以唯识学通达文化比较?如此类比,真无一点良心。

评分

中国文化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一点上与胡适的《大纲》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学理颇粗疏,是因为梁先生要在莽莽蓁蓁之中生辟一条路来。有人说此书与当代学者侃大山无异,试问当代何人有如此大愿力大气魄造此鸿论?又何人有此学养以唯识学通达文化比较?如此类比,真无一点良心。

评分

中国文化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一点上与胡适的《大纲》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学理颇粗疏,是因为梁先生要在莽莽蓁蓁之中生辟一条路来。有人说此书与当代学者侃大山无异,试问当代何人有如此大愿力大气魄造此鸿论?又何人有此学养以唯识学通达文化比较?如此类比,真无一点良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