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哲学的丝线编织成一张宇宙大图景,让我们尝试一起思考世界的本质。
关于世界的运作方式,还有很多地方我们仍不了解,但我们有着绝佳的理由去认为核心理论在它的适用范围中就是自然的正确描述。
从无知无觉的宏大宇宙看来,我们个人有很大的意义吗?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通过思考去理解,我们对意义的追求应该符合现实最深层面的本性。
本书好评不断,跻身Brain Picking的“2016年最优秀科学读物”列表、登上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科学星期五》的“2016年最优秀科学读物”列表。
本书探索了我们宇宙的历史,包括宇宙运转和进化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当前理解的整体图景,并尝试如何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那些构成我们的物质,包括粒子、力和量子现象的领域,它们构成了我们感知和思考的系统的方式。同时,作者带我们思考这个世界的本质,在一个没有终极意义的宇宙中,应该如何构建意义和价值。
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的教授,从事场论、引力、宇宙学、量子力学等研究。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不仅是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作家和颇有名望的物理学博客博主、刘易斯•托马斯科学写作奖得主。
译者:方弦,留法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懒洋洋地下午,三个男人围在桌子上讨论着不着边际的话题——人类算个啥? 穿着聖袍呆着金边眼镜的基督教徒说到:“几千年前世界漆黑一片,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创造了一切最后做了人,先做了男人再从男人的身上取出肋骨做了女人,所以人是神的仆人。” “住嘴!”穿着白...
评分這是一本很困難的書,作者的論述,由量子、原子、分子、有機體、生命演化、基因遺傳、神經科學、牛頓力學、邏輯推理、相對論、天文宇宙、以至延伸到神學、哲學等各層級領域,涉及的範疇既廣且深,最後作者以一個核心理論方程式做為結尾〈說似簡潔、卻很不易理解、且不會是最終...
评分刘慈欣在他的小说《排险者》中,提出了一个判断文明是否开始对宇宙大统一理论探寻产生兴趣的标准:当这个文明的第一个个体开始仰望星空时。可以武断地说,每一个人心中都向往着大图景,渴望对于世界的本质性规律得到理解;然而,“正确”、严谨地谈论“大图景”而并非流于空谈...
评分1 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为六大部分,50章。结构庞大,但其实并不难读,总字数三十二万字。须知《洛丽塔》就有四十二万字。它貌似厚重,难于阅读,也许是由于装帧精良,丝绢般韧滑的纸张有一定厚度的缘故吧。 本书第一大部分是对本体论的基本概述,第二部分是在阐述认识论,第三部...
评分最初被邀请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犹豫了一下的,毕竟这种书名(特别是副题)实在有点像那些宣称自己推翻了相对论的民科会写的名堂。不过查了豆瓣简介后,觉得基本还是靠谱的。 拿到书先翻目录,有几章的标题很抓眼球——《诗性自然主义》(第2章)、《现实涌现而来》(第12章)...
关于现实世界,自然科学的不同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种不同的描述。只要这些描述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那么它们都是对的。“诗性自然主义”。
评分“诗性自然主义”告诉我们生活不是幻象,是真实存在的
评分我固执地认为,无论是天文学,还是化学和生物学,都只是物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哲学是物理学的大脑,数学是研究物理学的工具。这本书再次印证了我的看法。
评分书中的“洞见”里,最喜欢埃弗里特对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的猫”的解释:波函数不仅描述了你将要观察的系统,它也描述了你本人!当你对某个粒子的自旋状态进行测量,它的波函数并没有坍缩为某种特定的可能性,而是平稳地演化进入了一个纠缠的叠加态——它的一部分是“粒子带顺时针自旋”以及“你看见了粒子顺时针自旋”,而另一部分则是“粒子带逆时针自旋”以及“你看见了粒子逆时针自旋”。
评分又用诗意自然主义包装混沌学、复杂性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