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

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金理
出品人:新民说
页数:50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9
价格:8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8219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金理
  • 文学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近代史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现代文学卒论
  • 鲁迅
  • 文学史
  • 现代名教
  • 批判理论
  • 思想史
  • 儒家思想
  • 文化批判
  • 现代性
  • 知识生产
  • 价值反思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名教”本特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本书的论述依据和起点是“名教”概念的历史流变,尤其是现代人在具体表述中赋予“名教”的新内涵:首先是指名实不符等“名”脱离、扭曲、侵吞实际的现象,人陷溺在空幻的符号中,丧失对于实在与生活的真切感受;其次,更重要的是,它指向一种“崇名”“名词拜物教”的消极思维方式;“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又往往演变为对于“绝对真理”与“终极教条”的迷信,而拒绝在历史与社会的行进中向实践开放。本书由此提出“现代名教批判”这一课题:揭示名教成因、危害;重点依据章太炎、鲁迅与胡风的思想和实践来探析其对现代名教的洞察、警示与反抗。

☀媒体推荐

读金理《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立即想起瞿秋白批评现代那些“半吊子文人”的一段话:“书生对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不会有亲切的了解。往往会把自己变成一大堆抽象名词的化身。一切都有一个‘名词’,但是没有实感。……对于实际生活,总像雾里看花似的,隔着一层膜。”瞿秋白的这段话,至今也没有过时。

—— 姜义华(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

“名教”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握的现象,但又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比较普遍并且直到当下仍然在产生危害性的一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引起治思想史的人的重视。金理从近代史、现代史一路下来,横跨思想、文学两个领域,面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命题,反复考辨追究,方能够把一些朦胧的体会落实在实处。

——陈思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多年以来,我一直期待《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出版。这部著作充分体现了金理个人持续用力的一个方面,显示出他对重要问题的敏感和尖锐。剖析已成时代痼疾的问题,这样的研究不仅是学术的、历史的,也是思想的、当下的,读来每有切肤之痛。

——张新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金理,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从兰社到〈现代〉: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及刘呐鸥为核心的社团研究》《历史中诞生: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青年构形》《写在文学史边上》等。获“2012年度青年批评家”、上海2014年度“社科新人”、“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

目录信息

引 言 主旨、结构与方法
第一章 现代名教的界定(上)
“名教”概念的历史流变与现代重构
从“新语”到“名教”
现代名教的提出与界定
现代名教的运作机制与心理动因
第二章 现代名教的界定(下)
“名”在“现代”的诞生
“名”的限度与名教批判的哲学意味
第三章 章太炎
破名以求实的精神与践行
“以论理代实在”的批判
作为“破名”资源的“自贵其心”与生命“亲证”
结语
第四章 鲁迅
鲁迅在现代名教笼罩中的直观感受
“伪士”及其对立面
“伪士”批判的实质:“接球手”问题
“伪士”的构成与谱系
以鲁迅为代表探讨“破名者”知识生产的特性
结语
第五章 胡风
“破名”的历程:与“航空战士”们的苦斗
名教在创作上的表现与危害:“公式主义”与“题材决定论”
“破名”的内涵:“身外的观念”“透进”“作家内部”
“破名”的意义:精神立场的“合法性”论证
“破名”的过程:主观战斗精神的发扬
“破名者”的姿态:“第一义诗人”
结语
第六章 “破名者”的特征与文学提供的可能性
“破名者”的特征
文学提供的反抗现代名教的可能性:实感
结语
附录 胡适
《名教》一文的材源、题旨与现实背景
名教批判的脉络与点滴
名教批判与实用主义哲学
在名教批判的脉络中重识“问题与主义”之争
“根本解决”之辩证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初见金理这本《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下称《名教批判》),略有一种怪异的感觉,“名教”让人想到“礼教”,属于过去式;“现代名教”是个陌生化的名词搭配,不像当下吸引流量的课题。但是越读下去,越觉得问题提得尖锐,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这是一本...

评分

初见金理这本《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下称《名教批判》),略有一种怪异的感觉,“名教”让人想到“礼教”,属于过去式;“现代名教”是个陌生化的名词搭配,不像当下吸引流量的课题。但是越读下去,越觉得问题提得尖锐,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这是一本...

评分

初见金理这本《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下称《名教批判》),略有一种怪异的感觉,“名教”让人想到“礼教”,属于过去式;“现代名教”是个陌生化的名词搭配,不像当下吸引流量的课题。但是越读下去,越觉得问题提得尖锐,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这是一本...

评分

初见金理这本《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下称《名教批判》),略有一种怪异的感觉,“名教”让人想到“礼教”,属于过去式;“现代名教”是个陌生化的名词搭配,不像当下吸引流量的课题。但是越读下去,越觉得问题提得尖锐,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这是一本...

评分

初见金理这本《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下称《名教批判》),略有一种怪异的感觉,“名教”让人想到“礼教”,属于过去式;“现代名教”是个陌生化的名词搭配,不像当下吸引流量的课题。但是越读下去,越觉得问题提得尖锐,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这是一本...

用户评价

评分

复旦老师的胡风研究,除了倪老师,就没有再指出过对象的问题的。而如果不打开问题,怎么能去讨论历史中的复杂呢?

评分

科班的优秀作品,实际的平庸之作。提的是上等的问题,但一方面由于是博论,作者采用了最保守的路径,其次理论意识还是八十年代启蒙主义的框架,作者并没有在“现代名教”这个概念上表现出什么洞察力,而是隐没在了各种材料的铺陈上。偶有佳句,总体乏善可陈。此外,章太炎-鲁迅-胡风这条线索并不见得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太容易被拿来过度发挥。

评分

科班的优秀作品,实际的平庸之作。提的是上等的问题,但一方面由于是博论,作者采用了最保守的路径,其次理论意识还是八十年代启蒙主义的框架,作者并没有在“现代名教”这个概念上表现出什么洞察力,而是隐没在了各种材料的铺陈上。偶有佳句,总体乏善可陈。此外,章太炎-鲁迅-胡风这条线索并不见得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太容易被拿来过度发挥。

评分

科班的优秀作品,实际的平庸之作。提的是上等的问题,但一方面由于是博论,作者采用了最保守的路径,其次理论意识还是八十年代启蒙主义的框架,作者并没有在“现代名教”这个概念上表现出什么洞察力,而是隐没在了各种材料的铺陈上。偶有佳句,总体乏善可陈。此外,章太炎-鲁迅-胡风这条线索并不见得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太容易被拿来过度发挥。

评分

复旦老师的胡风研究,除了倪老师,就没有再指出过对象的问题的。而如果不打开问题,怎么能去讨论历史中的复杂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