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的怀乡病

新闻业的怀乡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许知远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9
价格:4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439130
丛书系列:理想国·许知远作品
图书标签:
  • 许知远
  • 传媒
  • 随笔
  • 新闻学
  • 新闻
  • 理想国
  • 知识分子
  • 传播学
  • 新闻业
  • 怀乡病
  • 媒体反思
  • 文化认同
  • 地方情感
  • 新闻伦理
  • 社会变迁
  • 记忆书写
  • 本土视角
  • 情感叙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部媒体评论集。许知远从新闻从业者的视角,聚焦《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财富》《经济学人》《连线》等传媒巨擎,对它们的经营理念、发展历史、未来走向进行了有益的梳理,展现了这些传媒帝国的媒体精神。作者回看这个行业的往昔时,在书中漫生出来的尊敬、怀念,以及乡愁般的忧伤,对于今天的新闻从业者和媒体研究人员都不无借鉴作用

编辑推荐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新闻业何为?

面对通稿和“10万+”,还存不存在严肃的新闻业?在历史上,一代代媒体人怀抱着何种梦想投身其中,用自己的雄心和才华重新定义新闻业?

媒体人如何捕捉新时代的风尚,《纽约客》可以告诉你答案

纽约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使得家乡暗淡无光,享乐主义更具诱惑力。举止粗鄙的罗斯最终创造出《纽约客》,是因为他成功地捕捉到新一代纽约人对于幽默感的理解。

避免取悦他人,不管是权力、市场还是公众

2001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中,《时代》编辑踌躇再三,最终选择了纽约市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而不是本·拉登。很显然,在尊重客观与讨好公众之间,《时代》选择了后者。

判断力比勇敢更重要

中国新闻界有两种人:有的人将自己想象成斗士,认为只要尽可能地披露真相,就越可能接近真理;也有人将自己的平庸推卸在制度层面上,抱怨所受的阻拦,而只要面前这座大山消失,前途必然光明。

作者简介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联合创办人,《东方历史评论》主编,访谈节目《十三邀》主持人。代表著作有《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新闻业的怀乡病》《醒来》《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

目录信息

光荣时代
美国精神的觉醒:《大西洋月刊》 ............ 3
新知识分子的声音:《新共和》 ............ 11
时代传奇:《时代》 ............ 19
商业是使命也是游戏:《财富》 ............ 41
圣徒威廉·肖恩:《纽约客》 ............ 51
旧日的“生活”结束了? ............ 67
拯救衰亡:《洛杉矶时报》 ............ 73
编辑的激情:《时尚先生》 ............ 91
一个时代的终结: 凯瑟琳·格雷厄姆与《华盛顿邮报》 ............ 99
资本家的利器:《福布斯》 ............ 113
摇滚迷情:詹恩·温纳与《滚石》 ............ 119
见证世界:《纽约时报》一百五十年 ............ 135
取悦他人的危险
公民德拉吉 ............ 157
黑幕揭开之后 ............ 171
新闻判断力比勇敢更重要 ............ 179
专业教育的危机 ............ 183
访问的艺术 ............ 187
教堂与国家之争 ............ 195
与公众保持距离 ............ 205
取悦他人的危险 ............ 211
如何管理新闻业 ............ 217
如何捕捉时代风尚 ............ 227
严肃新闻回潮,能够坚持多久? ............ 233
重要,却不够伟大 ............ 241
固执的腔调
我和一本书的故事 ............ 251
亨利·鲁斯的好奇心与我们的理想 ............ 259
无能的青春 ............ 267
我们时代的英雄 ............ 283
中国的惊雷 ............ 291
他们这样缔造了CNN ............ 297
隐藏在利润下的分裂 ............ 305
一份好杂志:《爱丁堡评论》 ............ 315
新经济杂志运动 ............ 321
文艺杂志的理想 ............ 329
《经济学人》的腔调 ............ 337
写作的第三条道路 ............ 343
杰出的经济学家,平庸的专栏作家 ............ 349
尴尬的公共知识分子 ............ 353
马修·阿诺德的遗产 ............ 35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是怀着新闻理想进到这所国内名校的新闻学院的,可是两年多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为什么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们都没有表现出新闻理想主义精神? 或许是我太过愚钝,或许是大家在这个方面表现得比较内敛,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目前国内的新闻教育中,新闻理想和专...  

评分

总有一代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吴晓波 再次与这句冲击力极强的新闻业宣言相撞。它似乎违反了“永动”缪论,总是充满能量,稍近前身,就会强烈地感受到它喷薄欲出的脉动。 第一次与这句宣言相遇,是在我们自己办的第十一期《红枫》的刊首语中。彼时刚刚加入这个理想主义...  

评分

今天的许知远,已经不属于那个忧伤的年轻人的年代了。 还好,许氏的愤怒还在。 世界很大,你慢慢走。

评分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里弥漫的是浪漫、理想、激情这样的词。是品读。 《新闻业的怀乡病》里的是理性、共识这样的词。 没有多少人会比我读这本书感触更大。 这两本书之间的转换,就是我这两年的改变。 以前的偏狭的“扒粪者”,被宏大的荣誉感召。 最终发现传播的也不过是仇...  

评分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里弥漫的是浪漫、理想、激情这样的词。是品读。 《新闻业的怀乡病》里的是理性、共识这样的词。 没有多少人会比我读这本书感触更大。 这两本书之间的转换,就是我这两年的改变。 以前的偏狭的“扒粪者”,被宏大的荣誉感召。 最终发现传播的也不过是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赶上了中国新闻业黄金时代的尾巴。1990年代末与21世纪初的几年,加速的市场经济改革、加入wto、新经济的兴起,都市生活与中产阶级的涌现,催生出新的、繁荣的新闻与知识的消费市场,也催生出一批新闻界的明星人物,刚刚毕业的我也成为其中之一。这本书的主要篇章,皆写于2001至2003年之间。彼时,我正沉浸于啼声初试的喜悦中,在一份年轻的橙色报纸上,以主笔之名,对911后的世界、中国的转型,做出喋喋不休、经常不知所云的评论,也暗暗期许,在一个迅速跃升的中国扮演李普曼式的角色。”

评分

那一定是最美好、最理想主义、新闻业最蓬勃的时刻,但这样的时刻是否已经过去,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反思的。

评分

那时候的许知远,思想还是稚嫩的。

评分

????这本里许知远回顾了众多黄金时代创立发展的传媒巨擘。摘录是写《时代》的一篇。 我一直觉得,很多主流媒体中所谓“新媒体”的部分只是引入新手段作新衣,内核是否能打唬不了人。说是“主流、官方”,一方面种种限制决定了必然无法复制商业媒体的玩法,另一方面也不能像嫡系媒体时刻洞察心脏情况,碍于“出错和创新间只有一线之隔”的担忧,常常搞出个四不像。 以上是对第一部分总结报业发展的感想。后面的部分,自我矛盾的地方很多,距离第一版十年后,不知道作者自己对知识分子这个定位的感想有没有发生变化

评分

????这本里许知远回顾了众多黄金时代创立发展的传媒巨擘。摘录是写《时代》的一篇。 我一直觉得,很多主流媒体中所谓“新媒体”的部分只是引入新手段作新衣,内核是否能打唬不了人。说是“主流、官方”,一方面种种限制决定了必然无法复制商业媒体的玩法,另一方面也不能像嫡系媒体时刻洞察心脏情况,碍于“出错和创新间只有一线之隔”的担忧,常常搞出个四不像。 以上是对第一部分总结报业发展的感想。后面的部分,自我矛盾的地方很多,距离第一版十年后,不知道作者自己对知识分子这个定位的感想有没有发生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