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楼,ISBN:9787544707732,作者:(俄)索尔仁尼琴 著,姜明河 译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 ),俄罗斯作家。大学时代开始不停地思考社会政治问题,后因此进劳改营服刑八年,其间两次从癌症的魔爪中逃脱。刑满后积极投入文学创作,其中《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引起轰动,但《古拉格群岛》、《癌症楼》等杰作无法在当时的苏联出版,在西方国家率先出版后引起轰动。1969年被苏联作协开除,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苏联驱逐出境,流亡西方。1994年回俄罗斯。
大师们在文学史上耀眼地闪亮,连同他们的书,被一而再而介绍、评论、解构,然后到每个人手里的时候,只是文学批评家们建构的模型。 最好这个人的名字只是那么匆匆出现一次,又或者一些不能详说细说的姓名。 这个俄罗斯人的书,让人阅读完全没有障碍,翻译的及其流畅,到是让我...
评分摘自《新文化报》 作者:王逸人 几年前,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去世的时候,人们冠以她“美国知识分子良心”的称号;而今索尔仁尼琴去世,他也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很不幸,这个世界上良心越来越少了。虽然都是良心,但两者的遭遇则完全不同,虽然都写了一辈子...
评分摘自《新文化报》 作者:王逸人 几年前,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去世的时候,人们冠以她“美国知识分子良心”的称号;而今索尔仁尼琴去世,他也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很不幸,这个世界上良心越来越少了。虽然都是良心,但两者的遭遇则完全不同,虽然都写了一辈子...
评分心情很平静的读完《癌症楼》,没有出现我预期的像《1984》反乌托邦味很浓的情节,反过头来看看索尔仁尼琴,秃秃的脑门上正写着“政治犯”三个闪亮亮的大字。他在诺贝尔授奖演说里说:“艺术家的工作是不能纳入贫乏的政治范畴的,正如我们的整个生活,不管我们怎样去捕捉,其中...
评分主人公奥列格因为第58条刑法而被叛永久流放,但劳改营中艰苦的十四年生活并没有打垮他对生命的热爱。奥列格坚毅豁达,有点吊儿郎当,喜欢嚷嚷,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他爱自己的祖国,但并不盲目,不崇拜斯大林(这也跟他的经历有一些关系),从深处思考社会的阴暗面。在得自...
正如诺贝尔奖授奖词里写的:对不可摧毁的“人的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 的一切企图的批判。就算不公、厄运、病痛等种种打击接踵而至,也不能迷失自我,不能放弃希望。人要有基本的道德操守,就像舒卢宾构想的那个道德社会主义。无论如何生命是一切存在的前提,但是你不能像傻瓜一样活着,普希金说:在我这丑恶的事迹,无论在哪一种自然领域,人们无非是暴君、叛徒或囚犯。傻瓜并不在列。结尾里奥列格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坚忍的捻角羚羊和疯狂奔跑的松鼠。入口处左右两边可能性相等的两种生命线,迎接自己的一些大小游览者。奥列格选择做羚羊。
评分讀了3個星期。讓我想到了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協》,都是絕望——希望這個變化。此為神作,強推!
评分总有些人可以看透自己的民族。
评分先入为主地以为索尔仁尼琴一定是不停地批判苏联,当然书中的确充斥了批判,可相比较“社会主义”这种现在看来很讽刺的命题,更吸引我的无疑是索尔仁尼琴不可思议的人道主义的关怀。看到最后一百页,小说都集中到了奥列格身上,所有的批判似乎比不上这个人物来得丰满,当然这跟时代有关系,毕竟如今再来看当时的制度,除了悲剧就是悲剧。在城市一天的漫游,而最终是不是能不能见到薇加,居然写的如此的细腻动人,让人流泪。
评分总有些人可以看透自己的民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