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萨雷·贝卡里哑(1738—1794),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于米兰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762年发表处女作《论米兰公国1762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论犯罪与刑罚》,并于当年出版,由此一举成名,并为他赢得了长久的声誉。1768年成为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讲授经济学课程。1771年成为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成员,先后负责过经济部门和司法部门。1791年又被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其间力主废除死刑。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虽然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论犯罪与刑罚》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出版以来,《论犯罪与刑罚》已被列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必读书目。当时译本依据的是原著法文译本编排次序(也称42章版,由法国学者对原著重新编排章节而成),此次再版依据的是原著的47章版,由黄风教授最新授权。
以下这篇读书笔记,是曾经课堂上读书汇报的电子稿,发于此处,希望以文会友,或交流、或分享。 1764年,年仅26岁的贝卡利亚发表了《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传世之作,这本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系统阐述犯罪与刑罚问题的的著作,体现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于欧洲以致全世...
评分 评分16世纪上半叶,马基雅维利在他的政治思想里谈到了法律对于塑造公民美德的重要性,甚至不惜夸大了立法者的地位。但法治并不是他的压倒性需求,王权才是绝对的纯在。18世纪的欧洲,自诩为“太阳”的君主们已经把他的学说发挥到极致。王庭的阴影下颤栗着的伛偻的身影,同时还在恐...
评分本人是一名法学专业大学生 近期作《论犯罪与刑罚》的书评 特此参照豆瓣上的书评 摘录一些个人认为具有观点价值 突出的viewpoint 立法是一门艺术 一、个人体会与思考 1、世界各国还是有必要保留死刑,特别是对中国来说。理由有二:其一,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中国法律文化崇尚...
评分专业论著,初读容易走神,续读容易走火????罪行法定,刑罚平等,罪罚均衡,废除死刑。恶法亦法,然而违背人类自然感情的刑罚又是无益,甚至有害的。矛盾是多角度论述,所谓对立统一。值得重读的书#8月阅读第2本书#????
评分譯者是我的老師。
评分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获,不过永远不变的感受是,贝卡里亚、格老秀斯这些启蒙时代的法学家最有爱了。
评分18世纪的法学著作,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震撼。@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刑罚越公正,君主为臣民保留的安全就越神圣不可侵犯,留给臣民的自由就越多。当某一种弊端同一个国家的制度密切联系时,可以想象清除这种弊端将意味着毁灭这种制度。一个过于广阔的共和国,除非划分并联合成许多加盟共和国,否则避免不了专制主义。体现公共意志的法律憎恶并惩罚谋杀行为,自己却在做这种事;它阻止公民做杀人犯,却安排一个公共的杀人者,我认为这是荒谬的现象。刑罚的目的不是摧残报复一个感知者,而是阻止罪犯重新侵害公民,规诫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评分譯者是我的老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