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哭泣

世纪的哭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兰迪·希尔茨
出品人:
页数:758
译者:傅洁莹
出版时间:2019-12-31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81331
丛书系列:译文纪实
图书标签:
  • 艾滋病
  • 纪实文学
  • 纪实
  • 非虚构
  • 译文纪实
  • 美国
  • 科普
  • 社会学
  • 世纪
  • 哭泣
  • 历史
  • 情感
  • 命运
  • 孤独
  • 战争
  • 人性
  • 反思
  • 时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以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讲了一个故事:

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

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

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在阅读过程中,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扩散的,从中你将看到影响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种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门、医疗及研究机构、同性恋组织、媒体中的个体。它在以大量事实刻画人类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的同时,也以精彩的细节呈现了人类在死亡危机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本书1987年获得石墙图书奖,作为20世纪美国同性恋历史上最具预见性的编年史,被译成7种语言。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93年被HBO拍成电影,共获20项提名、9个奖项,包括1994年的艾美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

作者简介

兰迪•希尔茨(Randy Shilts,1951—1994),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

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闻专业,但作为出柜的同性恋者,在当时报社和电视台的恐同环境下难以找到全职工作。

做了几年自由记者之后,1981年,他进入 《旧金山纪事报》,成为国内新闻记者,也是全职报道艾滋病的首位记者。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报道,包括医学、社会、政治影响方面,他的作品因极具叙事性、将个人故事与政治和社会报道交织在一起而备受赞誉,因此,他被誉为“同性恋生活的杰出的编年史作家和同性恋问题的发言人”。

1988年,希尔茨荣获美国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杰出作者奖。

1999年,纽约大学新闻系将希尔茨的1981年至1985年的艾滋病报道评为“美国20世纪新闻作品100强”的第44位。

在写作本书期间,他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并要求医生在他写完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以免影响他的客观判断。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阳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AZT几年后,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目录信息

序言/ 1
主要人物 / 1
主要政府机构/ 1
第一部分 且慢,灰白的马
1. 心灵的盛宴
第二部分 之前:1980 年
2. 光辉岁月
3. 无望者的海滩
4. 预兆
5. 定格
第三部分 铺路:1981 年
6. 群聚效应
7. 善意
8. 最帅的那个
9.“埋伏”催情剂
10. 科学界的高尔夫球场
11. 恶月升起
第四部分 暗影渐浓:1982 年
12. 时间敌人
13. 零号病人
14. 200 周年纪念日的记忆
15. 盗汗
16. 太多的血
17. 熵
18. 徒劳无果
19. 强制拨款
20. 肮脏的秘密
21. 黑暗中起舞
第五部分 烽火战线:1983 年1 月至6 月
22. 任血横流
23. 午夜告白
24. 否认
25. 愤怒
26. 大玉米饼
27. 转折点
28. 好人命短
29. 头号要务
30. 与此同时
31. 请说“艾滋语”
32. 明星气质
第六部分 例行公事:1983 年7 月至12 月
33. 马拉松
34. 寻常一日
35. 政治
36. 科学
37. 公共卫生
38. 新闻界
39. 人们
第七部分 光与隧道:1984 年
40. 囚徒
41. 讨价还价
42. 心灵的盛宴,第二幕
43. 逼对手亮底牌
44. 叛徒
45. 政治这门学问
46. 下行列车
47. 共和党和民主党
48. 陷入尴尬
49. 郁闷
50. 战争
第八部分 屠夫的账单:1985 年
51. 异性恋
52. 流亡
53. 清算
54. 暴露
55. 觉醒
56. 接纳
57. 终局
第九部分 尾声:之后
58. 团聚
59. 心灵的盛宴:第三幕
资料来源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兰迪·希尔茨是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作者以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讲了一个故事: 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 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 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在阅读过程中,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评分

在疫情间读完这本书,让我们摆脱文学与情感的热气,回到冷冰冰的现实。现实犹如一次又一次重拍的老套电影,新的与旧的并无半点差异,只不过是色彩从黑白发展成了彩色,于是观众连连拍手叫好,电影看罢,装模作样的感叹,电影艺术进步的真快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在全球...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二刷三刷乃至n刷的书,虽然如此,初次看完以后仍然有很多感触。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然而在美国,它不被看作单纯的一种疾病。因为要求性解放乃至狂欢的生活方式,同性恋群体成为这一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此,这种疾病便与同性恋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因...  

评分

评分

我……哇的哭出来,太难受了,看完我一天没看书。 其实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就知道全球艾滋病患者目前已经超过七千万了。但那是统计数据,和真正看到这件事情怎么发生,完全不一样。 他们是比尔,盖瑞,尼克,保罗,他们是和我们一样有名字的人。我看着他们努力,但我知道,他们...  

用户评价

评分

上个世纪80年代,艾滋病在美国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人类以生命为代价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唯有被讲述出来,才不会在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重演。

评分

这本书有50万字啊,我准备放弃了,原因如下: 1. 首先肯定一下前面1/3是好看的,让我们了解同性恋人在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方面的努力,以及大浴场,性爱自由等目瞪口呆的场面; 2. 整本书从1979年开始纪述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期间医生怎么应对,科学家怎么研究,媒体怎么消息,政府怎么闪避。太流水账了,人物也多,基本上一团浆糊; 3. 中间的线路就是,医院以及同性恋民间组织没钱,民间集资困难,政府不给,死人,再去要钱,不给,再死人无限循环,本来想等到看会不会给出艾滋来源的,看其他朋友的书评 好像没有呢。 总之,太长,太像流水账,中间的过程可以大量缩减。

评分

上个世纪80年代,艾滋病在美国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人类以生命为代价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唯有被讲述出来,才不会在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重演。

评分

书里面更多的是展现了艾滋病病毒研究人员的不屈的努力,还有里根政府的不作为、媒体的不重视不关注、血库不肯放下经济利益和科学家们的政治化争夺名誉,更重要的是同性恋群体的不理解和激进(他们不相信关闭浴场和劝说减少滥交性行为是为他们的健康着想,反而觉得规劝他们的人是“x爱fa西斯”)。艾滋病的潜伏期平均达5.5年,最长可达14年。从刚开始发现卡波西肉瘤和肺囊虫肺炎到最后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花了四年多快五年的时间。若非是里根总统的好友演员哈德森患艾滋病,可能还是老样子,是个被忽视的大问题……多讽刺。读到后面越来越生气,也叹息唐纳德·弗朗西斯做了那么多却在后来艾滋病工作的核心人员都不认识他都忽视他漠视他……

评分

历史不会重演,只会一次次押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