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瓣2019年度读书榜单 社科·纪实类 第一名
☆ 百道好书榜年榜·新知类 Top1
☆ 入选 界面文化编辑部年度书单 《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 《新周刊》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季风书园年度书单 《晶报·深港书评》十大非虚构好书
·
一旦发生不幸,有些社会的第一反应就是掩盖真相,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巨浪下的小学》是发人深省的一堂课。今年你再也不会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的非虚构故事。——《经济学人》
·
☆ 6年追踪调查3·11地震: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 GQ |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 亚马逊 |《卫报》|《经济学人》年度好书
☆ 被誉为“灾难新闻写作未来的经典” | Amazon评分4.4/5 | Goodreads评分4.3/5
☆ 与《聊天记录》《一切皆有可能》角逐,因“新闻性和文学性高度结合”获福里奥文学奖
☆ 这是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撕开日本社会精致表象的心碎故事。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与核泄漏,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灾难。
这场大地震致使1.8万人遇难,只有75个孩子在老师的看护下仍不幸身亡,但其中竟有74个孩子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大川小学。为什么在全境其他学校都获救的情况下,只有这个学校没有幸免于难?悲剧本可以避免,但仅因微不足道的疏漏,84名师生葬身于巨浪之下,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成为吞噬生命的怪兽。
英国记者帕里花费6年追踪调查,还原这场令人心碎的灾难全过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
这场海啸像是一个骇人的隐喻,隐现着日本精致整齐表象下涌动的潜藏力量……在作者令人紧张和震撼的字句之间,游荡着一个幽灵,提醒我们:在日本富有秩序的美丽外表下,仍然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力量,统治着这片土地。——《纽约时报》
长期担任伦敦时报驻东京记者英国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广受尊敬,他生动细致地讲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并且明智地选择退后一步,思考故事的本质。——《纽约书评》
很难想象有人能以如此洞察力讲述这一巨大悲痛及其骇人的经过。这本书将与约翰·赫西的《广岛》一同成为灾难新闻写作的经典。——《卫报》
在一张由细节编织的精密之网中,劳埃德·帕里将灾难的分析解剖与小说家的灵巧手法结合在一起……这本书记录下了大自然不可估量之力与我们可悲的缺陷。——《日本时报》
一本纯粹、心碎的真与美之书。要是能写出这么一本书,我宁愿少写四部小说。——吉姆·克雷斯,都柏林文学奖得主
理查德·劳埃德·帕里(Richard Lloyd Parry)
英国著名驻外记者、作家,旅居日本20余年,现任《泰晤士报》亚洲主编兼东京分社社长。他本人关注日本社会议题,撰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其中,《疯狂之时》(In the Time of Madness)被提名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图书奖,《吞噬黑暗的人》(People Who Eat Darkness)入围塞缪尔约翰逊图书奖长名单。《巨浪下的小学》一书于2018年获福里奥文学奖,并出版日译本。
文 | 堀田江理 译 | 笑 原文地址: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7/aug/16/ghosts-of-tsunami-japan-disaster-richard-lloyd-parry-review 在日本,糟糕的政治也被看作一种“自然灾难”,一种“普通人无法干预的集体的不幸”,只能“无助地接受它、容忍它”。 日本东北...
评分文|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此文为日译本作者序) 日常英语中经常用到的日语词汇并不多,其中给人印象最深且最富有寓意的,非“tsunami”(海啸)莫属。绝大部分的外来语都仍在外来语的范畴内使用,例如,从日本特有的事物或意味而来的外来语(kimono[和服]、samurai[武士]、ma...
评分文|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此文为日译本作者序) 日常英语中经常用到的日语词汇并不多,其中给人印象最深且最富有寓意的,非“tsunami”(海啸)莫属。绝大部分的外来语都仍在外来语的范畴内使用,例如,从日本特有的事物或意味而来的外来语(kimono[和服]、samurai[武士]、ma...
评分幽灵 我在日本北部遇到一位僧人,他为在海啸中遇难的人超度亡灵。这些鬼魂要到那年秋天才会大量出现,可是金田禅师在海啸发生后不到两周,就接到第一个超度请求。金田是内陆地区栗原市一座寺庙的住持。3月11日的地震是他本人和他认识的其他人所经历过的最严重的一次。由巨大木...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1/06/%e5%b7%a8%e6%b5%aa%e4%b8%8b%e7%9a%84%e5%b0%8f%e5%ad%a6/ 巨浪下的小学 [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 尹楠 / 文汇出版社 / 2019-10 子扉我 2019年秋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11月5日
大概是近几年读过的文笔最好的纪实文学,读完如鲠在喉。深深被文字的力量震撼,对海啸以及海啸前后人们经历的描写让人脊背发凉,父母对孩子亡灵的无法释怀让人无法平静。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日本为民众编织了一张舒适、温暖、令人麻痹的顺从之网,从网中挣脱出来让人感到不安,网中人被缠住无法脱身,产生一种模糊的纠结情绪,被束缚与被保护的感觉纠缠在一起无法分离。”日本社会的秩序感让全世界惊叹,但当秩序规则强势压抑人性甚至统治了生存的本能,可怕的问题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一旦发生不幸,有些社会的第一反应就是掩盖真相,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巨浪下的小学》是发人深省的一堂课。今年你再也不会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的非虚构故事。——《经济学人》
评分一旦发生不幸,有些社会的第一反应就是掩盖真相,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巨浪下的小学》是发人深省的一堂课。今年你再也不会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的非虚构故事。——《经济学人》
评分真是好书,翻译得也好。311地震海啸这个大灾难题材本身就很值得写,而作者也不辱使命,他一个关注事情如何发生,一个对事件在人们心中引发的精神灾难尤为在意。读来时常有头皮发麻之感,除开追究导致悲剧的事情本身之外,给我最大冲击的是围绕“死”而来的。如此细致地记录人们在死亡面前的身心感受,让人能够代入进去,体会那种恐怖、窒息、麻木、撕扯……经常读一点要放下来,缓一口气。读完后也不敢细想。
评分作者不仅是在还原悲剧,更是陷入灾后乱局,花费6年写成此书,展现难以愈合的丧亲之痛,徘徊于阴阳两界的幽灵,人心污秽和社区撕裂,官员不愿认错的平庸之恶,死亡间的不平等,以及,东亚文化社会中会“吃人”的保守主义内核。如果一个社会只能遵循官方说法和集体叙事,那这个社会等同于海啸本身,只会湮没事件真相和个体之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