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苏珊•桑塔格全集”一种,是桑塔格一本重要的文论集,是对于《反对阐释》所研究的主题的一种延伸,内容涉及电影、文学、政治等各个领域,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她关于色情文学作品的分析。本书秉承了桑塔格一贯的风格,视角犀利敏锐、见解别具一格。
苏珊•桑塔格(Susan Santag,1933—2004),美国作家、评论家、女权主义者,当代西方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的公众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及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符号泛滥的结果就是想象力的丧失,这是20世纪世界文化不断发生溃退的根源。技术上的进步掩盖了人们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的贫乏,尽管这个世界以愈加光怪陆离的事物来宣称历史仍然在前进,但是这场严重的精神危机也不断在历史的节点上展示出其病态的创伤。战争和革命是最显著的标...
评分作为一个作家,最关注的就是世界,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动向。但是,在这个媒体发达的时代,似乎什么都能被记者抢先一步。所以,作家们更多的要从中抽丝剥茧,看看能在人的心里面找到些什么。来创造“灵性”——用苏珊的话来说,灵性即是力图解决人类生存中痛苦的结构性矛盾,力图...
评分先不提消耗的价值,单就其创造的,有些人和事是处于价值的边缘,一旦被苏珊桑塔格定义过的边缘种种就属于了激进意志的范畴,安全已然,价值无限。 好在定义者对自己的良知是先于对社会的良知,可信度是极其有的。而于定义者我通常想知道的一个问题就是标准是什么?这就是这本...
评分先不提消耗的价值,单就其创造的,有些人和事是处于价值的边缘,一旦被苏珊桑塔格定义过的边缘种种就属于了激进意志的范畴,安全已然,价值无限。 好在定义者对自己的良知是先于对社会的良知,可信度是极其有的。而于定义者我通常想知道的一个问题就是标准是什么?这就是这本...
评分作为一个作家,最关注的就是世界,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动向。但是,在这个媒体发达的时代,似乎什么都能被记者抢先一步。所以,作家们更多的要从中抽丝剥茧,看看能在人的心里面找到些什么。来创造“灵性”——用苏珊的话来说,灵性即是力图解决人类生存中痛苦的结构性矛盾,力图...
桑塔格的静默美学处于一个所谓「沉思之域」:值得沉思的客体消解了主体,朝向精神的成熟,在严峻考验之后,最终获得话语的权利。颇有点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当代美学的严肃性追求不可能避免与观众的交流,却又在交流的勉强与对接观众时的犹豫间反复煎熬,而静默是这一心态最深远的延伸。现代艺术的积习——让观众感觉不适、冒犯与挫败,是对静默的一次隔靴搔痒。静默的沉思与消解主体属性,暗示了它的作者个人主义立场,即静默不可能存在于观众体验中,且不可真正作为作品属性存在。静默是一种努力,往往见于喧嚣中,而喧闹的风格是“充盈”与“虚空”这一不稳定的对立面的特性。静默的追求还体现在艺术对语言的不堪重负。离开身体,语言便堕落了。静默开启一系列解释,提供重量与感觉的言语,削除词句冗杂的意义。静默是对作者选择视线的破坏。写不下!
评分提到了太多电影与剧作,前几章看地异常吃力。不断思考书名的“激进意志”,这个词容易与不理智挂上关系,实际“激进”并非如此。桑塔格笔下的越南展示出端正、整洁、好贵的品质,简单却又格格不入,这份不同中便包涵着“激进意志”,整个国家成为一颗领航星体,远远发出光亮。
评分第一部分被打开了艺术批评的大门,有六十年代左派意识的缩影,被震撼到了。
评分静默之美学、色情之想象、戈达尔
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三篇对于欣赏现代艺术和h文学很有启迪。第二部分是专述摄影和电影,对于戏剧是否能够被电影替代这一出发点说了很多,非常精彩!后面两篇都是单个导演的分析,尤其是戈达尔那篇,几乎就是导演分析,等我看一点戈达尔的电影再说吧。最后两篇都是杂论,第一篇可以直接改名为《中国怎么了》,第二篇讲越南和亚洲文化,不好展开说,反正都一样,我们都心知肚明的那点破事。我可能以后还会重新阅读第一部分,桑塔格写的太好了,很多想法对于我来说都太新颖,也非常解惑,尤其是《色情之想象》这篇吹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