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义》主要内容: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文史通义》是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著作。章学诚(一七三八——一八零一)字实齐,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曾经为和州永清县和亳州编写县志和州志,又编写《湖北通志》,著有《章氏遗书》,从中选出精要部分为《文史通义》,后附《校雠通义》。《文史通义》是一部开新学术风气的著作,书中主张借古通今,所论涉及史学、文学、校雠学等多种领域,创见颇多。
《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评分《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评分《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评分《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评分《文史通义》诸本,以大梁本最为通行易得,此则用《章氏遗书》本。《遗书》本较大梁本,内篇多《礼教》、《书朱陆篇后》、《所见》、《书坊刻诗话后》、《题随园诗话》、《文集》、《博杂》、《同居》、《感赋》、《杂说》等篇,外篇不取方志略例,而收可与内篇相互阐发之驳议...
六经皆史。
评分粗看觉得错误极少于是可以当做没什么错。上海古籍这本的正文字体非常特别,字应该是略宽大于长,留出行与行之间的空白来,显得行距很可观以及标点符号特别清晰,没有页眉而有页脚,题目和卷数与页码分居底部两侧,方便查看。
评分虽以文史标题,而于世教民彝,人心风俗,未尝不三致意,往往推演古今,窃附诗人之义焉。”学诚在这里说的“世教”,当然是指儒家的仁义道德学说,这正是他的历史局限所在。再次,对考据学以外的其他不良文风进行揭露和抨击。章学诚在《又与朱少白书》一文中说:“鄙著《通义》之书,诸知己者许其可与论文,不知中多有为之言,不尽为文史计者,关于身世有所枨触,发愤而笔于书,尝谓百年而后,有能许《通义》文辞与老杜歌诗同其沉郁,是仆身后之桓谭也。《通义》书中《言公》、《说林》诸篇,十余年前旧稿,今急取订正付刊,非市文也,盖以颓风日甚,学者相与离蛴攘臂于桎梏之间,纷争门户,势将不可已也。得吾说而通之,或有以开其枳棘,靖其噬毒,而由坦易以进窥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也,或于风俗人心不无小补欤!”
评分吕诚之批评实斋:峻急刻薄,绍兴师爷陋习...
评分吕诚之批评实斋:峻急刻薄,绍兴师爷陋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