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於1984年在三聯書店初版,現收錄在馮友蘭作品精選(第二輯)。作為馮友蘭的迴憶錄,所述起自19世紀90年代,迄於20世紀80年代,恰為中國曆史急劇發展之年代。作者憶往思,述舊聞,懷古人,望來者,分四部分:社會(誌環境)、哲學(明專業)、大學(論教育)、展望(申信心)。
对冯友兰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感觉他是个被毛主席批评“要以老实态度为宜”, 而且在文革期间参加梁效晚节不保的的倒霉蛋。所以在买中国哲学史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了胡适的版本——虽然大家都说冯友兰写得更好。 后来发现胡适的书简直不能读,于是又折返回去买了冯的中国哲学...
評分对冯友兰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感觉他是个被毛主席批评“要以老实态度为宜”, 而且在文革期间参加梁效晚节不保的的倒霉蛋。所以在买中国哲学史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了胡适的版本——虽然大家都说冯友兰写得更好。 后来发现胡适的书简直不能读,于是又折返回去买了冯的中国哲学...
評分经老师的推荐,看了这本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感悟有三: 一、哲学上: 摘抄:西方人精神境界空虚,没有找着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才寄希望于宗教,而其实,中国哲学在这一点上代替了宗教。 感想:在书的前一部分讲生平的时候提到这句话,但在书里没有过多描述,然...
評分研究哲学的人,通常都比较看通世界上的人事万物。所以做人就有点像红楼里的宝钗,懂得乖巧。冯友兰就大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不仅在他对待不同政局政治之间表现得明显,在学术上也是如此。 中庸中庸啊,只是明灯恐怕还是有的,只是他在心里罢了。
評分抗戰八年都能寫齣著作,49年以後的四十年時間卻停滯瞭。一代卑微的學人隻想爭取生存的機會,不必太過苛責。
评分明白瞭他的年代,也就明白瞭他的選擇
评分科班學瞭十年哲學後,讀《三鬆堂自序》,深深覺得瞭不起
评分學問很好,但一談及49年後的政治,那諂媚的摸樣就讓人不適。
评分前半本寫得很好,耕讀傳書之傢,儒雅求學之人,可惜故事一轉入解放後,文筆就急轉直下,無法卒看,很明顯是戰戰兢兢之狀,如履薄冰,言語間諸多顧慮,屈膝卑顔,判若兩人。慨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