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左右,托尔斯泰出现了巨大的思想困惑和抑郁,在这期间,他写出了这部作品。全书共分十六卷,追溯了作者五十年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重点描述了作者在东西方各伟大思想、宗教间的求索过程,以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灵魂的慰藉。全书思想深刻、内容广博、文风质朴,尤其是对自我的剖析严酷苛刻,是一部难得的伟大心灵史。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按语: 参加了衡山路教堂的晚礼拜,有点喜欢这种模式:晚间的礼拜总是比较静谧而安详的,而且教会确实将一种平安和灵魂自洁的意识放在心中,但有点惴惴,害怕这种卷入:一人的时候,敢于勇敢设想埋身于皑皑雪山或茫茫的碧海蓝天之中的唯美;但卷入教会的共同体意识会导致强烈...
评分 评分托尔斯泰14岁自我意识觉醒,随后开始了长达12年的折腾才到达零点五即开始发表作品,随后开始各种社会改良失败后的纵欲和旅行,可以说前半生的托尔斯泰一直是一个浪子。 40岁的托尔斯泰终于找到自我并疯狂阅读叔本华,康德等哲学家的书籍以解答一点零之后的人都有的灵魂困惑,51...
评分 评分“人生是一汪清泉,与一片泥潭。我更愿意被自己骗到深不可测的泥潭,要搅闹其中。不是因为我多么有勇气,而是因为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自己。” ——@久而光照 因为不甘平凡的性格,让我在不断地寻找生命的意义。结果却是让人震惊的,因为所有的参考材料指向了同一个...
这书读的人怎么这么少……托尔斯泰关于人生意义的迷惘与推理。绝望中的知己感。
评分最后竟是回到宗教上去……难道就只有宗教这个归宿了吗?
评分2019007:乔治·斯坦纳在《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里说到这两位巨匠:“在他们的一生中,这两位小说家一直与天使周旋,要求天使阐述关于上帝的表达清晰的神话,对上帝在人的命运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可以证实的论述。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他们在充满激情的探索过程中得到的答案是相互矛盾、不可调和的”,托翁的这部《忏悔录》即体现了他的这种矛盾。从最初的否定宗教、信仰完善与进步,到窥知生命的虚无与死亡的不可避免,最后只能用宗教来解答生命的问题、找寻生存的意义,然而这对宗教的皈依并不虔诚,托翁之接受宗教信仰,不过是除了宗教外别无出路,只是他的一种屈服,他依旧在理性与信仰、信与不信间挣扎与摇摆,而这种挣扎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评分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听大师讲述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信仰这样硕大的问题。
评分套用海德格尔的话,为什么要求意义,而不是无意义?说到底,问索意义依然是人们难以穷尽生命而铺设的一条伪形而上之路,它只能在自我里生发,是用制造意义的手段来求意义,是类权力意志在欲望知识、完善甚至那个缺乏前提的形而上。所以仍然要说所谓人所谓的生命除了自我欺骗别无他法。又或者,活着就是意义,就是无意义吧,人们总要在等式右边写点什么的,但这能代表什么了吗?他们搞清楚了等号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