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左右,托尔斯泰出现了巨大的思想困惑和抑郁,在这期间,他写出了这部作品。全书共分十六卷,追溯了作者五十年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重点描述了作者在东西方各伟大思想、宗教间的求索过程,以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灵魂的慰藉。全书思想深刻、内容广博、文风质朴,尤其是对自我的剖析严酷苛刻,是一部难得的伟大心灵史。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08年前的今天,在俄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车站,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带着对精神自由追求的宏愿离开了他深爱的人类。不知是否像柏拉图在《裴洞篇》里引用苏格拉底的话,如果死亡能让人寻找到真理,又何须畏惧死亡? 中国人在青云直上、如日中天时往往倾向于儒家,只有孤立无...
评分一本小书,两天的时间看了2遍。奉上托翁的一张帅照先。 ~~~~~~~~~~~~~~~~~~~~~~~~~~~~~~~~~~~~~~~~ 梳理下全书的章节及逻辑如下: 托翁在中年产生了精神危机,不知活着为了何物,何目的。因为一切终将化为尘土,既如此,为何活着,而...
评分 评分108年前的今天,在俄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车站,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带着对精神自由追求的宏愿离开了他深爱的人类。不知是否像柏拉图在《裴洞篇》里引用苏格拉底的话,如果死亡能让人寻找到真理,又何须畏惧死亡? 中国人在青云直上、如日中天时往往倾向于儒家,只有孤立无...
短小的书很容易读,精炼了我的追求经历,非常精确地描述了我的很多感受,从这点上棒棒哒。可以推荐给慕道友读。但都是人的想法,不美。读过这个之后就不想读托尔斯泰的作品了。还有,怀疑他最后是否真的是基督徒。
评分2019007:乔治·斯坦纳在《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里说到这两位巨匠:“在他们的一生中,这两位小说家一直与天使周旋,要求天使阐述关于上帝的表达清晰的神话,对上帝在人的命运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可以证实的论述。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他们在充满激情的探索过程中得到的答案是相互矛盾、不可调和的”,托翁的这部《忏悔录》即体现了他的这种矛盾。从最初的否定宗教、信仰完善与进步,到窥知生命的虚无与死亡的不可避免,最后只能用宗教来解答生命的问题、找寻生存的意义,然而这对宗教的皈依并不虔诚,托翁之接受宗教信仰,不过是除了宗教外别无出路,只是他的一种屈服,他依旧在理性与信仰、信与不信间挣扎与摇摆,而这种挣扎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评分那是个很喜爱写忏悔录的时代。当然,这本很薄的小书其实并没有任何忏悔的内容,而是关于生存的意义,宗教对于人类生存的必要性、其真理性以及虚伪性等大命题的讨论。和大部分的哲学作品一样,翻译方面令人难以忍受,简单的字句被翻译成了绕口的装b语言,大大影响阅读感受。至于内容,由于是托尔斯泰个人的感受,整体细节阐述很好。尤其喜欢他关于初次体会到生命无意义以及之后爆发的类似强烈忧郁症的感受。但和类似年龄尤其是已有一定名誉地位的人一样,托尔斯泰在绝妙的描述了自己的绝望后,笔锋一转(或者说脑筋一转),突然在一个悬空又狂妄的概念上继续开始推理,并得出只有宗教可以让人生存这个结果。这个狂妄的概念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明知道生命无意义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他只要知道,必然自杀。作者反复强调这个可笑的概念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评分米尔斯基评价很高,温习一下
评分睡前一气读完,竟有种错觉,像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一个人物的自白。托尔斯泰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真够迫切,满是灵魂的挣扎与痛苦……生命的意义只能出自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信仰为有限提供了面对无限的一种方式,使无限不只是深渊,还可能成为天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