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冯友兰 传记 哲学 三松堂自序 回忆录 中国哲学 随笔 文化
发表于2025-02-22
三松堂自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于1984年在三联书店初版,现收录在冯友兰作品精选(第二辑)。作为冯友兰的回忆录,所述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恰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年代。作者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分四部分:社会(志环境)、哲学(明专业)、大学(论教育)、展望(申信心)。
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书;并分别阐释了蔡元培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序言中提出的该书的四大特 长: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同时,他认为胡适的 书,对于资料的真伪,文字的考证,占了很大篇幅,而对哲学家的思想则讲得不 够透,不够细。但无论如何,在中国哲学史研究近代化方面,胡适的创始之功, 是不可埋没的。 与胡适的《大纲》对比,他认为自己的《中国哲学史》有两点可以引以自豪。 第一点是,向来的人都认为先秦的名家就是名学,其主要的辩论就是“合同异, 离坚白。”作者认为其实辩者之中分二派,一派主张“合同异”,一派主张“离 坚白”,前者以惠施为首领,后者以公孙龙为首领。第二点是,程颢和程颐两兄 弟的哲学思想历来被认为是完全一致的。
评分段子太多了。终于知道几乎每天路过的贝公楼的来历。不过这位冯先生确实有点狡猾,被主席一眼看穿“不老实”。
评分冯友兰著这部回忆录时,已是耄耋老年,一个世纪的风云从心头渐起,一个民族的现代大哲在大转型时代的自叙,是一个时代的纪录与反思~
评分科班学了十年哲学后,读《三松堂自序》,深深觉得了不起
评分冯友兰著这部回忆录时,已是耄耋老年,一个世纪的风云从心头渐起,一个民族的现代大哲在大转型时代的自叙,是一个时代的纪录与反思~
在《自序》中,冯友兰以该书为其“以前著作之总序”,欲便后人“知其人,论其世”,所以书中特别分“社会”、“哲学”、“大学”、“展望”四部,以期相应地达到“志环境”、“明专业”、“论教育”、“申信心”的目的,为了解冯氏及其周围的人、事提供了很多冯氏的亲身感受。...
评分文章的某些部分简直可以跳过 涉及到某些言论不便提起 读过的人应该都能感觉到 本就是唯心主义哲学 何必一定要强加上这些部分 如果是历史所逼 环境所迫 何苦一定要在晚年自序里提起? 人是要有傲骨的 文人起码也要有点风骨 要在这些文人中找个类比的 郭沫若是冯友兰的加强版 鲁迅...
评分把自己博克的这篇“乱写一气”转过来吧。 其实是上个周末看的一本书《冯友兰自述》,偶看书比较慢,连着看了三个晚上,前两天都到夜里快三点了,最后一个晚上,看到了两点,终于看完了。掩卷深思,感慨良久...感慨着感慨着,竟然就这样睡着了,半夜三点半又突然醒来,才发现...
评分章节安排颇有《左传》气味。以“修辞立其诚”与“有话则长”而判篇幅主题之侧重,也颇有意味。在“社会·民国时期”“哲学·三、四十年代””大学·八、九、十章“部分,学术自信、自得之心令人读之怡然,述及贞元六书部分,更有傲慢之态,迥异建国后章节气息。常有学者莽撞定...
评分周质平在《光焰不熄》里提到冯友兰晚年的自序,评价说他这本书还算通。兴致勃勃买来一看,失望透顶。 除开拉了一遍自己的简历外,没有什么东西了。哲学家的深刻完全没有,搞得还是49年来接受的那一套马列,作为哲学家,他的思想早就死掉了。原以为到老会清醒些,没料到仍操着老...
三松堂自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