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于1984年在三联书店初版,现收录在冯友兰作品精选(第二辑)。作为冯友兰的回忆录,所述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恰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年代。作者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分四部分:社会(志环境)、哲学(明专业)、大学(论教育)、展望(申信心)。
其实也不算读过吧,只是在图书馆翻了翻。像我这种专心不起来的人,拿着六级的书去图书馆,见到这本书被摆在一个书架上,就随手拿过来,六级就一眼不看了。 翻这种书,总觉得切合那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种书是肤浅如我者读的么。一点也不爱智慧的人,去读哲学家的自述...
评分其实也不算读过吧,只是在图书馆翻了翻。像我这种专心不起来的人,拿着六级的书去图书馆,见到这本书被摆在一个书架上,就随手拿过来,六级就一眼不看了。 翻这种书,总觉得切合那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种书是肤浅如我者读的么。一点也不爱智慧的人,去读哲学家的自述...
评分这是冯友兰的自传。了解一个人的哲学观,最好也能了解一下这个人的生平。读了后才发现原来冯友兰当年级别很高啊,相当于中国学霸级别的人物,当过清华的校长。因为毕竟他是级别很高的人物,而且学术界人士地位比较超然,所以读他的自传,了解一下当时民国直到解放的那段历史,...
评分大一时不知哲学为何物,选读了冯老先生的《新原人》、《新理学》等书,阅读越困惑,哲学就是这样子的吗?后来听了一些西方哲学史的课程,才对哲学这门学科有了一点了解。现在想来将冯先生的书作为一种哲学来读,似乎是不太合适的。没有太过仔细的读冯先生这本《自序》,困难、...
评分好读老人书。 本书讲述冯氏身世、学问和教育事业。 为自序如对镜自照,所见必不完全。然老人多经验,少浮辞,足以弥补之。 传记是史一支,冯氏历经丧乱,兴学参政,以史观之,极有价值。于近代之学术思想史多有涉及,评及胡适之书,顾颉刚之史等,亦多可鉴。其中或有春秋笔法,...
抗战八年都能写出著作,49年以后的四十年时间却停滞了。一代卑微的学人只想争取生存的机会,不必太过苛责。
评分冯友兰回忆录。建国后的那部分不作议论。作为回忆录,此书格式极好。自身经历一部分;学术思想形成年段一部分;生命中最重要的大学们一部分;最后那部分虽说是对后辈的期许,但更可说是于己的辨白——终于还是没忍住啊。比那种纯编年流水帐式的回忆录看起来舒服自然多了,也更利于理解作者之言。
评分对冯友兰此人不敢评价(总觉得投机或说没什么主张的感觉)但是此书确实好,在做学问上承上启下,旧时文人么总是这般。
评分学问很好,但一谈及49年后的政治,那谄媚的摸样就让人不适。
评分没有读完,但是读到冯老暮年时的自我否定,触目惊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