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卫 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1984年北京大学东语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日, 1990年读完东京大学国语国文专业博士课程。现任成城大学教授。专攻日语史、中日语言交流史。主要著作有:《和制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汲古书院,2001)、《图解日本语》(合著,三省堂,2006)、《日本的谚语·中国的谚语》(明治书院,2008) 、《近代知识的翻译与传播》(三省堂,2019)。译作有:《风土》(商务印书馆,2006)、《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商务印书馆,2018)。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第一编“西学东渐再东渐”着眼于19世纪英华字典以及《博物新编》《万国公法》和江南制造局的西学新书在日本的影响;第二编“东学激起千层浪”则看20世纪日本是如何影响中国的,通过分析梁启超《和文汉读法》、政治小说《雪中梅》以及《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问题,认识汉语欧化过程中的日语因素,以及辞典是如何应对日语新词的;第三编“语词概念定尘埃”则具体描述“民主”“共和”“主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金字塔”等概念形成的过程。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7/09/%e4%b8%9c%e5%be%80%e4%b8%9c%e6%9d%a5/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 陈力卫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风一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7月9日
评分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博大精深的汉语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金字塔”这个名称就是中外文化多次交流的结果。语言学家沈国威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四次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乃至汉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分别是东汉到宋代的佛经翻译, 16世纪的来华耶稣会教士...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7/09/%e4%b8%9c%e5%be%80%e4%b8%9c%e6%9d%a5/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 陈力卫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风一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7月9日
评分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博大精深的汉语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金字塔”这个名称就是中外文化多次交流的结果。语言学家沈国威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四次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乃至汉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分别是东汉到宋代的佛经翻译, 16世纪的来华耶稣会教士...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7/09/%e4%b8%9c%e5%be%80%e4%b8%9c%e6%9d%a5/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 陈力卫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风一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7月9日
陈力卫指出进入晚清中国的很多传教士翻译的中国近现代的汉语词汇,中国人并未重视,反而被日本人在明治维新前后加以使用,并创造出一些新词,在戊戌变法前后再次传入中国,但是中国人以为这些都是日语汉字新词,实际上其中有诸多发端于中国,但不为世人所知的名词,由此见证了时代的语言变化及其背后的文化变迁规律。
评分中日词汇交流史,可以视为中日两国为适应科技、文化和世界观的挑战,在概念和观念的变革上,作出的语言变革努力。从词汇开的交流与互动中,最终形成能够表述现代世界的语言结构,完成深层次的文明变迁。这也可以视为一部语言和概念的改革开放史。书很厚。获益也很丰厚。有进一步研究的动力。接下来准备读金观涛的观念史。
评分陈力卫指出进入晚清中国的很多传教士翻译的中国近现代的汉语词汇,中国人并未重视,反而被日本人在明治维新前后加以使用,并创造出一些新词,在戊戌变法前后再次传入中国,但是中国人以为这些都是日语汉字新词,实际上其中有诸多发端于中国,但不为世人所知的名词,由此见证了时代的语言变化及其背后的文化变迁规律。
评分中日词汇交流史,可以视为中日两国为适应科技、文化和世界观的挑战,在概念和观念的变革上,作出的语言变革努力。从词汇开的交流与互动中,最终形成能够表述现代世界的语言结构,完成深层次的文明变迁。这也可以视为一部语言和概念的改革开放史。书很厚。获益也很丰厚。有进一步研究的动力。接下来准备读金观涛的观念史。
评分基于历史文献的语言接触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