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黃昏

紫禁城的黃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紀文景 x 活字文化 /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英]莊士敦
出品人:活字文化
頁數:317
译者:高伯雨 譯注
出版時間:2019-10
價格:6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5812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溥儀
  • 莊士敦
  • 曆史
  • 近代史
  • 紫禁城的黃昏
  • 中國曆史
  • 高伯雨
  • 清代
  • 曆史
  • 故宮
  • 民國
  • 紫禁城
  • 宮廷
  • 文化
  • 紀實
  • 人物
  • 變遷
  • 迴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紫禁城的黃昏》在摘得九項奧斯卡金像奬的電影《末代皇帝》中齣鏡和被提及,它也是該電影的創作藍本。

★從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國近代史,與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互為印證。

★掌故大傢高伯雨譯注,從多方角度辯證性地評述原文。

★兩百多條譯注,近百張插圖,生動還原曆史。

莊士敦在中國生活瞭三十餘年,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通”。1919年—1924年,他身為溥儀的英文老師,見證和參與瞭溥儀所經曆的一係列浮沉奇遇。在這本“目擊身經”的實錄裏,莊士敦不僅書寫瞭末代皇帝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的身世,也藉此勾連起從義和團運動到袁世凱稱帝、張勛復闢、馮玉祥兵變等諸多重大事件的中國近代史。

譯注者高伯雨對書中提及的各個人物生平和風俗習慣都十分熟悉。全書包含兩百多條譯注,道齣曆史的諸多隱秘細節,為我們還原瞭真實而生動的時代麵貌。

——————————

倉皇顛沛之際,唯莊士敦知之最詳。今乃能秉筆記其所曆,多他人所不及知者。——溥儀

就全書“戲肉”,夾敘夾議,精彩非凡;查證引據,頗具功夫,令人佩服。——李敖

譯注簡直可以獨立當成一篇篇短小的隨筆來讀。我相信這是任何一種紫禁城的黃昏的中譯本所無可比擬的——藏書傢薑德明

著者簡介

【作者】:

莊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

齣生於英國蘇格蘭。先後就讀於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瑪格德琳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1898年被派往中國。1919年被聘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教師;1924年溥儀被逐齣宮後,不再擔任該職。著有《儒學與近代中國》《佛教中國》《紫禁城的黃昏》等書。

【譯者】:

高伯雨(1906—1992)

原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有林熙、秦仲龢、溫大雅等,廣東澄海人,香港著名學者、散文傢,以諳於掌故馳譽香港文壇。曾留學英國,主修英國文學。迴國後,在上海工作,抗戰期間迴港,為多傢報社寫專欄,並創辦《大華》雜誌。集結齣版的作品有以“聽雨樓”命名的文集五種,譯注有《英使謁見乾隆紀實》《紫禁城的黃昏》。

圖書目錄

前 言
大清皇帝與“洪憲皇帝”
1919—1924 年的紫禁城
毓慶宮的幾位師傅
黃昏中的清廷
清王朝的吸血鬼——內務府
乳臭未乾的龍
復闢派的希望與夢想
紫禁城內的幾件轟動性事件
心驚膽戰的一群小朝廷人物
溥儀不屑做空頭皇帝的經過
紫禁城裏究竟有多少無價之寶?
龍鳳之喜
溥儀計劃逃齣紫禁城
溥儀齣逃密謀的幕後導演
從建福宮失火到遣散太監
第一個漢人“內務府大臣”
溥儀捐巨款賑災的原因
兩朝末路王孫碰頭的悲喜劇
我榮任管理頤和園辦事大臣
囚禁光緒的玉瀾堂麵貌
馮玉祥逼宮前夕的紫禁城
馮玉祥逼宮的一幕
“關門皇帝”變為“溥儀先生”
逼宮的人們罵我是“壞蛋”
張作霖馮玉祥為清宮寶物失和
溥儀由北府逃往日領館經過
洋文老師的一片“孤忠”
曆盡艱辛遜帝歸故鄉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文/吴情 我看这本书是很久之前的事了,那时,我刚刚看了电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里面一个重要人物——庄士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一个外国人亲历了中国最为动荡的几十年,我想,如果从他的视角来看那个时代的中国,应该会有一番别样的感受吧,正好,译林出...  

評分

(本文刊于2019年11月8日《北京晚报》) 关于溥仪的人生故事,中国读者早已不陌生。透过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我们能为溥仪及其时代构建起基本的叙事轮廓,但高伯雨翻译的《紫禁城的黄昏》仍然显得独具一格,它为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细节...  

評分

庄士敦是赞同复辟帝制的,他在《紫》中谈到的理由是:中国人的心智未开,共和意义不大。 于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来了:当时的历史实情,到底是“深入人心”还是“心智未开”? 首先我必须承认,在只看到这个理由的情况下,我是愤怒的(毕竟不是什么好话)——即使我并未生活...  

評分

庄士敦,唯一一个给中国皇帝上过课的欧洲人,对溥仪的情感却不仅仅止步于契约关系。他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旁观者,更是缔造者。庄士敦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大量阅读佛家经典,遍访名山古刹,对儒、释、道、墨都有所了解,对于中国政客的手段他十分的了解,并且总能揣摩出动机...  

評分

当意大利影片《末代皇帝》荣膺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时,这似乎注定了英国人庄士敦这本《暮色紫禁城》的热销。在中国文献中,庄士敦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文化侵略的急先锋,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用戶評價

评分

莊士敦的文章感覺寫起來比較散,這本譯著是從原著第八章開始的,但是作為一本譯著,高伯雨夾帶瞭過多的私人評議。是非麯直,我覺得還是以看的人自己體會為好。另外,因為先看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我腦子裏都是尊龍的臉,代入感太強,實在是覺得可惜,命運的洪流下,個人的掙紮顯得那麼無力。

评分

莊士敦的文章感覺寫起來比較散,這本譯著是從原著第八章開始的,但是作為一本譯著,高伯雨夾帶瞭過多的私人評議。是非麯直,我覺得還是以看的人自己體會為好。另外,因為先看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我腦子裏都是尊龍的臉,代入感太強,實在是覺得可惜,命運的洪流下,個人的掙紮顯得那麼無力。

评分

私貨太多嘴太碎,令人厭煩,排版的鍋有一半

评分

莊士敦的文章感覺寫起來比較散,這本譯著是從原著第八章開始的,但是作為一本譯著,高伯雨夾帶瞭過多的私人評議。是非麯直,我覺得還是以看的人自己體會為好。另外,因為先看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我腦子裏都是尊龍的臉,代入感太強,實在是覺得可惜,命運的洪流下,個人的掙紮顯得那麼無力。

评分

高先生的譯本係從原書第八章開始,夾譯夾注,注釋體量極大,可見掌故功夫。惟選取的內容也並非如數譯齣,而是自有一套取材標準,作為一部譯作,就難免私貨太多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