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朝廷

馬背上的朝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張勉治
出品人:
頁數:440
译者:董建中
出版時間:2019-10
價格:9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14233400
叢書系列: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清史
  • 曆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明清史
  • 中國史
  • 曆史學
  • 張勉治
  • 2019
  • 馬背上的朝廷
  • 清代曆史
  • 邊疆治理
  • 滿族文化
  • 軍事製度
  • 中央集權
  • 民族關係
  • 檔案研究
  • 政治史
  • 帝國統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於北京與江南。滿洲皇帝及扈從,深入帝國最富庶、最重要的地區,上演瞭一場場長達數月之久的政治劇。

本書主要闡釋帝國核心與江南之間既充滿張力又持續博弈的關係。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江南都是漢人無可爭議的中心,它還是反清復明的大本營。清廷如何纔能在這一地區建構權威,閤法進行統治?盛清時期清廷統治內地的切實條件和曆史機製又是什麼?本書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還探討瞭盛清統治得以建構以及各種人物競爭於其間的政治文化。作者認為,南巡在十八世紀清朝統治的曆史形成過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評論----

本書探討的是清朝統治的一個重要方麵,敏銳地抓住瞭其最重要的特徵。本書可以從不同層麵去閱讀。首先,本書思考瞭清朝統治的具體特徵,特彆是民族意識在清帝國意識形態中的位置,做齣瞭新穎而富有價值的理論貢獻。其次,它細緻再現瞭巡幸這一曆史上的重要活動,及其作為展示、儀禮、思想、身體等活動的重要意義。第三,它揭示瞭乾隆皇帝的獨特個性。總之,本書是清史研究領域的一部力作。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狄宇宙(Nicola Di Cosmo)

曆史細節的呈現以及分析視野的廣闊,使得本書成為清史研究者以及帝國史研究者的必讀書。那些在西方傳統之外尋求理解帝國形成的可信範式的研究者,尤其應該參考這本書。

——美國紐約大學曆史係教授 衛周安(Joanna Waley-Cohen)

張勉治對巡幸的描述很具體,這值得稱道。他不是簡單地概括清帝的巡幸,而是告訴我們,巡幸何以會在不同時期一再舉行。本書並非一項狹隘的巡幸研究,在作者筆下,巡幸是透視清朝統治的棱鏡,巡幸絕不是遠離宮廷生活和國傢治理,而是乾隆皇帝統治國傢的有力且不可或缺的工具。

——美國雪城大學曆史係教授 柯啓玄(Norman Kutcher)

作者對巡幸的曆史淵源與內涵,清朝皇帝巡幸的行為本身,乾隆帝南巡期間與揚州鹽商、江南文人的交往,以及禦製詩寫作、南巡的社會反響方方麵麵進行分析,治河、武備、西師、江南士商的活動、文字獄等諸多影響帝國發展的重大事件和各種矛盾都被錶現得淋灕盡緻。可謂雖述南巡,卻及其餘,一個對帝國發展的全景式的描述躍然紙上。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劉文鵬

著者簡介

張勉治(Michael G.Chang),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曆史與藝術史係副教授。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曆史學博士,師從周锡瑞、高彥頤等中國史研究名傢。主要研究領域為16至19世紀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和經濟,目前主要關注盛清時期的政治文化和物質文化。

董建中,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清代政治史,譯有《州縣官的銀兩》《自貢商人》《君主與大臣》等。

圖書目錄

緻 謝 1
緒 論 1
傢産—官僚製帝國:前近代國傢形成的一種模式 8
嵌入瞭民族意義(意識形態)的傢産製 12
清民族—王朝國傢的係譜 15
巡幸與清朝統治的形成 22
第一章 巡幸的曆史與多重意義 28
上古的齣巡、狩獵與戰爭 31
戰國時期巡狩的“開化” 33
作為君主—官僚間緊張關係突齣錶現的巡狩 36
帝製官僚與對巡幸的貶斥 39
帝製聯盟與執著於季節性遷移 43
明朝的巡幸 51
結論 55
第二章 “法祖”:巡幸乃民族—王朝原則(1680年代和1740年代) 57
進諫與因應之一:康熙皇帝最初的南巡(1668—1671) 59
康熙皇帝恢復巡幸(1680年代):經典模式? 62
乾隆皇帝恢復巡幸(1740年代):傢族的傳奇故事 68
進諫與因應之二:漢禦史的抗議(1758年12月) 80
乾隆皇帝評論妥 帖睦爾(1767年):曆史的迴響 84
結論 86
第三章 將朝廷置於馬上:移動朝廷的後勤與政治 88
皇帝的扈從與巡幸路綫 88
安排駐蹕事宜:一種旗務 92
作為武力象徵的營帳 98
以戰爭規模動員各省 106
應對大眾的南巡認識 107
結論 119
第四章 安不忘危與帝國政治:戰爭、巡幸、武備 122
乾隆皇帝推崇軍事價值(1785年) 123
憂懼八旗衰落(1670年代—1730年代) 127
乾隆初年的軍事危機(1730年代—1740年代) 130
作為滿洲人尚武習慣的巡幸 135
領導層危機與八旗持續衰敗(1750年代) 148
南巡與準噶爾問題(1750年代) 151
帝國與南巡中的耀武揚威(1762年) 157
結論 164
第五章 “還淳返樸”:南巡與商業化時代精英內部競爭 168
培植商業財富 169
乾隆皇帝抑製奢靡的話語 181
士人的焦慮與皇帝話語的“為我所用” 189
結論 197
第六章 南巡的文化包容:推崇詩歌與迎閤漢學 199
召試 199
推崇詩畫以籠絡精英 203
蘇州的文化經紀人瀋德潛 207
蘇州紫陽書院與迎閤漢學 214
模棱兩可的迎閤 227
結論 231
第七章 乾隆皇帝巡幸江南的詩歌寫作與政治 233
愉悅在前:皇帝的矛盾態度 234
精英文化內部的緊張:十八世紀對“抒情論”的貶斥 241
解讀乾隆皇帝南巡詩作 246
初相遇:在江北厘定“江南意” 247
與金山相遇(一):引齣景緻與否認欲望 253
與金山相遇(二):調和並抒懷月下長江 257
日益深入:宣稱勤政,拒斥愉悅 266
正統話語:馬上“觀民” 270
結論 278
第八章 大眾認識與民族—王朝政治至上(1765—1785) 280
乾隆皇帝水利認識的再考察 281
政治至上(1770年代) 287
對民族—王朝閤法性的侵蝕(1765—1778) 291
民族—王朝迴應之舉:恢復巡幸(1780—1785) 314
結論 323
尾 聲 最後的巡幸(1800—1820) 326
民族與清統治的曆史機製 331
附錄 A 乾隆南巡的地方備辦情況 337
附錄 B 乾隆南巡全部支齣的估算 345
附錄 C 南巡召試的量化分析 358
徵引文獻 362
索 引 390
譯後記 42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译后记中一处疏漏之处 董建中:我清楚地记得,曾问过他,你准备怎么写你的论文?他的回答是:还不知道呢,先收集材料再说。我还记得他说,希望能写本像史景迁《叫魂》那样的书。 史景迁写《叫魂》?让孔飞力跟谁急去?是张先生还是董先生? 此处是一口误,但我们可以确认一点,...

評分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一书出自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与艺术史系副教授张勉治。张勉治师从周锡瑞、高彦颐等中国史研究名家,长期致力于16-19世纪即晚明至清代后期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 乾隆南巡至今为中国民间戏曲、小说、坊间讨论者所...  

評分

“吾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1]南巡,这个被乾隆帝视为关系帝国整体战略的重大事件,这个被民间津津乐道的传奇,在学术界却鲜有人系统研究,直到美国学者张勉治(Michael Chang)[2]《马背上的王朝:巡幸与清朝统治的构建,1680-1785》一书推出。如果...  

評分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一书出自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与艺术史系副教授张勉治。张勉治师从周锡瑞、高彦颐等中国史研究名家,长期致力于16-19世纪即晚明至清代后期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 乾隆南巡至今为中国民间戏曲、小说、坊间讨论者所...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就後記的錯誤補記一下:當時看到之後就跟董老師指齣來瞭,董老師也大方承認,並且在清華書店的分享會上公開錶示是一個“無法原諒的錯誤”。書中一些錯誤,董老師說,以後有機會齣修訂版的時候會予以更正。

评分

與《帝國之裘:清朝的山珍、禁地以及自然邊疆》行文的宏觀與概括相比,《馬背上的朝廷:巡幸與清朝統治的建構(1680— 1785)》顯得略過繁瑣瞭。衛周安稱本書是對“新清史”有力的補充,填補瞭此前新清史作為帝國治理模式對漢地治理解釋的空白。從這個意義上馬雅貞最近的研究可視為本書的某種對話或延續。這本書要說的事情,歸結起來很簡單,用清代健銳營旗人的話說就是“打江南圍”。“新清史”強調用非漢文史料、多主體性與全球史視野——歸根到底一句話:主體視角的轉換。南開大學曆史學院的崔岩教授,或許該認真讀下本書,尤其是本書的第5、6、7章。

评分

略囉嗦。為瞭抵抗漢化,滿皇帝到達漢族強勢地區的宣講滿族傳統的一種行為,順便和當地地頭蛇見個麵,搞搞女人,反正路上也弄死弄殘過兩個皇後瞭,老娘一死,和珅替他辦事,正好有空可以玩玩瞭。也是傢産製轉為代理人製的一個過程。至於花費麼,肯定沒軍事開銷和貪腐厲害,這點差旅費不是事。想承擔費用的地頭蛇多瞭去瞭,花錢買皇帝背書和在帝國的影響力,方便日後賺錢,還是閤算的。

评分

新清史的後來之作,將關注角度從邊疆轉嚮江南,試圖用“嵌入瞭民族意識形態的傢産製”這一框架統攝帝國的統治體製,將民族定義為“一種意識形態建構”,不是一種簡單的移用後現代理論,而是意味著滿漢畛域服務於皇權統治,而非相反,可惜作者對這一點並沒有深入討論,隻是用錶麵的概念區分帶瞭過去,導緻全書的基石概念很模糊,從而導緻最晦澀不明的是,當作者說“曆史戰勝瞭意識形態”時,他指的是“誰的曆史”呢?

评分

第八章讀的特彆投入,是因為看過延禧攻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