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1940—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杰出教授”,曾任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主任、传播与文化系主任,兼任人类学系、美国研究、文化研究等专业教授。曾担任美国符号学会会长、语言人类学会会长等。主要著作有《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1977)、《故事、表演和事件:从语境研究口头叙事》(1986)、《现代性之声:语言意识形态与不平等政治》(2003)、《他者的言语世界:跨文化视角下的互文性》(2004)等。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民俗学家理查德·鲍曼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作为美国民俗学“表演学派”的纲领性著作之一,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表演理论产生的学术背景、“表演”的本质、标定表演的手段、表演的模式性、表演的突生性,并且指出了表演理论对于民俗学的当代文化研究的意义。
除《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之外》单行本的中译本外,本书还有选择地收录了作者的几篇作品,其中既有作者近年来发表的对表演理论进行进一步阐述的论文,也有特别考虑到中国一般读者的需要而增加的运用表演理论来分析口头艺术的个案研究。
《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是美国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的必读书,并且被2000年的《美国人类学家》杂志评为近五十年中最有影响力的民俗学著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评分“口头艺术是一种表演,表演则是一种交流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表演者要对观众承担展示自己交流技巧的责任,而他使交流行为得到完成的相关技巧和效果会受到观众的品评,观众则通过对表达行为本身内在品质的现场欣赏而得到经验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讲,教学、咨询都是一种表演,一种交流方式。表演者尽力的展示,供观众品评。
评分学术名词扎堆,很多东西都在“元”层次上讨论,规避了讨论自觉或自发的问题。此外,最大的特色也在于一次从文本向实践的转向,强调“形式”层面的“有意义”,重视文本展演的差异性(新生性),指明之前的民族志写作都是一次均质化和标准化(即将每个个体的、单独的文本表演,归纳和抽象为一个复数的表演)。对于人的思维和心理在表演行为过程里处于何等功能和作用阶段,则以“传统”对于“个人才能”来陈述,即不否认并暗示传统内在于每一次表演并且是阐释的前提。问题在于,表演理论过于强调形式、变化,将表演的行为认定为“有意识的传统化“,会给文本分析带来极大的困难。阅读的时候先看附录比较好。【“新生性”比“突发性”要好】
评分侧重于语言的权力,不同于话语权力。。。。表演学派
评分学术伉俪的良心翻译…之前照葫芦画瓢用过表演理论,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表演performance”不是我理解的那回事,表演理论也被我用错用浅了。第77页的文章建议先读,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去琢磨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