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类常识

什么是人类常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夏出版社
作者:(美)麦克尔·赫兹菲尔德
出品人:
页数:382
译者:刘珩
出版时间:2006-01-01
价格:45.0
装帧:
isbn号码:9787508038209
丛书系列:西方人类学新教材译丛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赫兹菲尔德
  • Anthropology
  • ★人类学★
  • 理论
  • 社会学|人类学
  • 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
  • 人类常识
  • 常识哲学
  • 认知科学
  • 思维模式
  • 日常智慧
  • 社会行为
  • 逻辑思维
  • 普遍规律
  • 知识基础
  • 生活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书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它旨在对社会和文化人类学做一个总览。该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教材,它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在人文视角与科学视角之间、在象征与实质之间开辟一片“积极的中间立场”。著名人类学家麦克尔·赫兹菲尔德摒弃传统的学科布局,将他的同行——那些在人类学各领域中的专家——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对话空间,来探讨如何让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照亮并揭示那些隔岸观花的研究所无力企及的人类状况。

本书并不是单纯的学术作品,它展现了人类学家长期从事的理论研究和一向坚持的伦理道德感,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在批判种族主义以及其他缺乏宽容感的人类行为中始终都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该书所探讨的话题涉及到人类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学生们能够从中对该学科进行宏观的把握,但或许更重要的是,读者将发现,在一个通讯与交流接触日渐频繁的今天,他们可以透过该书对文化和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现象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作者简介

麦克尔·赫兹菲尔德,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目前出版著作7本,论文数篇。曾任现代希腊研究协会会长和欧洲人类学学会会长、《美国民族学家》杂志主编。曾获斯特雷奖(1994)、皇家人类学学会里弗斯纪念勋章(1994)以及多项研究基金,其中包括古根海姆基金。

目录信息

第一章定位:作为理论实践的人类学(1)
人类学:对常识的批判(1)
历史及理论渊源之谜(7)
人类学和认同政治(12)
学以致用(16)
从常识到多感知:在更宽泛的领域内进行理论
实践(18)
第二章认识论(23)
悬而未决的知识(23)
探寻的认识论(26)
选择立场(27)
相对化的相对主义(35)
建构文化(36)
视觉主义(39)
地区和自我(43)
反思和后现代主义(45)
经验的反思(48)
动因和实践(56)
第三章历史(60)
各种历史的历史(60)
方法论问题(62)
使展演文本化(67)
过去为什么会变得合法?(78)
殖民主义及其持久影响(81)
人类学和历史学的交汇(83)
过去之于现在就如同传统之于现代吗?(91)
到处弥漫的二分法(95)
第四章经济(100)
情境中的经济(100)
物质生活的地方理论(105)
商品和礼物:物质的社会生活(114)
没有用于贸易的商品(117)
商业协作与家庭生产: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126)
经济体系:社会的、政治的还是文化的? (132)
第五章政治 (134)
对“权力”研究的批判性回顾(134)
权力与权力的表象(137)
政治机构与政治网络(14l)
政治礼仪:仪式与权利(143)
从后民族到多元文化:新的研究视点(145)
第六章边界、交点与分类群体(150)
支离破碎的定论(150)
鳞片与孔隙(156)
由城市到交点(162)
必要的区分: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交流主义(164)
对方法论所做的修正(167)
交点、边界与群体的重新分类(170)
第七章发展论(172)
作为文化实践的干预行为(172)
发展人类学中的文化与经济(177)
措辞与关于发展的人类学(179)
人类学与发展:实现新的实践理论、实现新的理论实践(183)
实现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展时代的人类学? (191)
第八章环境论(194)
作为范式的实践行为? (194)
生态木偶剧:环境决定论的故事(199)
文化生态学与文化唯物论(201)
反应与分歧(205)
文化相对论及其含义(208)
什么是“自然”? (211)
环境话语与人类学的观点(214)
第九章宇宙论(217)
在宇宙中生存(217)
大众神正论与教义神正论(226)
神话与宇宙哲学(2281
时间与“瞬间”(233)
仪式与宇宙秩序(237)
宇宙哲学与表象(239)
认知与宇宙哲学(241)
第十章苦难与学科(246)
学科、标准和关怀(246)
古典遗产:重温神正论(249)
苦难之为教育学(251)
物与人(255)
亲属关系与神正论(256)
苦难政治经济学(259)
司法制度和官僚体系对苦难的盗用(262)
提供证词(264)
第十一章感官(268)
常识、感官(268)
感官人类学?(269)
受到挑战的三种假想(272)
感官与系统知识(275)
本领域的奠基工作(276)
感觉未来(279)
第十二章秩序的展示(282)
秩序的工具(282)
转化:仪式的超逻辑(290)
官僚秩序和国家展演(294)
呈现:展演的超逻辑(297)
反抗之地,服从之地(302)
第十三章美学(305)
艺术之声(305)
其他美学(314)
第十四章传媒(321)
规模宏大的密切关系(321)
想象,身分,权力(331)
媒体的背景(336)
政治舞台:观众和选民(338)
娱乐性与严肃性:对平凡的赞扬(340)
参考文献(344)
译后记(38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翻译得很不好,书本来就艰深晦涩。 书本身是开放性的架构,以关键词作为纲,很多叙述在学科历史的脉络里才有意义,这些背景,我能了解的也就三分之一,听说过的再三分之一,剩下的是完全没接触过的。 对我这个外行来说,整个书闪烁着很多火花,不过很...  

评分

译者在书的最后也承认了翻译中的诸多不可译性以及自身水平的局限,此书在翻译上确实有较多的缺陷,加之此书本身就有些晦涩难懂,翻译不尽如人意也是在所难免。但是,该书还是给读者呈现人类学大体的理论及其发展实践的脉络,有利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人类学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况。 ...

评分

标题变了,05年是“什么是人类常识”,09年是“人类学”。 副标题也变了,05年是“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09年是“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理论实践”。 作者、译者、出版社都没有变化。内容没有细看,但两者目录没有区别。且都属于“西方人类学新教材译丛”中的一种...  

评分

译者在书的最后也承认了翻译中的诸多不可译性以及自身水平的局限,此书在翻译上确实有较多的缺陷,加之此书本身就有些晦涩难懂,翻译不尽如人意也是在所难免。但是,该书还是给读者呈现人类学大体的理论及其发展实践的脉络,有利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人类学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况。 ...

评分

翻译得很不好,书本来就艰深晦涩。 书本身是开放性的架构,以关键词作为纲,很多叙述在学科历史的脉络里才有意义,这些背景,我能了解的也就三分之一,听说过的再三分之一,剩下的是完全没接触过的。 对我这个外行来说,整个书闪烁着很多火花,不过很...  

用户评价

评分

道行不够,迷迷糊糊

评分

总算读完……翻译算良心了,就是不太懂

评分

还不错。翻译方面见仁见智,个人还是读的下的,尽管略感晦涩。值得推荐

评分

翻译得太糟糕。

评分

还是看原版吧。总觉得这套书的翻译都很微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