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人

大商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傅国涌
出品人:
页数:311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0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1261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商业
  • 历史
  • 傅国涌
  • 民国
  • 经济
  • 商业史
  • 商人
  • 近代史
  • 商战
  • 权谋
  • 逆袭
  • 财富
  • 职场
  • 成长
  • 人性
  • 斗争
  • 创业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现代工同业真正的本土源头在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和卢作孚,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工商业的方向。

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群以实业报国为终生理想的大商人,铸就了现代工商业的传统和灵魂。

掀开历史的一层层帷幕,这些曾叱咤风云大半生的企业家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个极富个性特征的传统。张謇创造的“南通模式”,造厂力求其快的“荣宗敬速度”,小鱼吃大鱼的“卢作孚神话”,“永久黄”的团队精神,穆藕初引入的科学管理法,刘鸿生用西方谚语概括的感悟式格言……这一切都是中国企业史上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是后世企业家值得珍视的遗产。

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不在“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不在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与徽商身上,他们都只悬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身上还没有笼罩近代的曙光。这个根也不在洋务运动后期崛起,曾在晚清中国盛名显赫的盛宣怀、唐廷枢等人身上,他价或是官商,或悬买办,最终未能超越身份的限制,踏入现代的门槛。这个根在那些开倒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和刘鸿生,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工商业的方向。

“他(张謇)尽毕生精力搞起来的通州工业今日之发达,足以证明他是中国有力的实业家,再加上他的才学和声望,他今后将会活跃在中国的政界或实业界的。”

“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诱迫,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我们(范旭东)办实业的人,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为人类服务的精神,我们为救国家的危亡而办实业,在环境许可之下,不问事业的大小,努力地往前干去。”

“以外貌言,无有知其(穆藕初)为中国之棉业大王者。君为人和蔼,交友以信,举止正大,见识宏远,中西人士无不乐于相处。噫!如君之才高德备,诚可谓中国第一人物矣。”

“我(刘鸿生)的全部理想,只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我总希望把我的企业从一个变成二个、三个,越多越好。”

“卢先生(卢作孚)是中国一位大事业家,一手经营北碚,艰苦缔创并主持民生公司。卢先生简单、朴素、刻苦、笃实,不铺张,不夸大,充分表现了中国事业家的风度,其气魄已先声夺人。”

作者以历史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度,用平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明清开始、经历民国时期直至中国建国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本土的企业家的成长及兴衰。书中用6个清末民初最为著名的实业家的事迹,来追寻近代中国本土企业家的商业传统,其中包括了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卢作孚。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描写史料翔实、内容细致,不但有对各企业家生平的记录,更是对中国近代企业的一次系统梳理,通过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中国近代商业发展、商业智慧、商业教训。

中国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和刘鸿生,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商业的方向。

在现今历史题材比较热的时候,从工商业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当年的历史,从中可以发现,在那个混乱的历史年代,中国的工商业竟然曾经发展到如此进步的一个程度,中国的工商业界,竟然出现过如此科学和民族的管理方式,竟然会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和眼光……学习并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从中学到适用的工商业之道,将是让读者意想不到的一大收获。

作者简介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1967年1月生于浙江乐清,现在杭州家中读书写作。

主要关注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传统等。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文人的底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历史深处的误会》(东方出版社2006年10月)《笔底波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过去的中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叶公超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追寻失去的传统》(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金庸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7月)

目录信息

我的追寻之旅近代企业家的五个来源外在因素:制度的不可抗力内部因素:企业家精神重温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第一章 “天地之大德日生”——张謇与大生集团 世界地图上的“唐家闸” “机枢之发动乎天地” 大生成功的五大原因 大生元老和张三、张四兄弟 第一次大生股东会 江北“小上海” 垄断:大生二厂、三厂和副厂 “儒者本分”:通海垦牧公司 “父教育”和“母实业” “得尺则尺,得寸则寸”:从立宪到共和 “中国有力的实业家” 名副其实“张南通”  “一花一谢皆关心” “伶工学社”:五线谱上的毛笔和钢笔 “南通模式”和王牌“千生” 黄金时代的消逝 大生失败原因:“二无二差” “即此粗完一生事”第二章 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氏兄弟和茂新、福新、申新集团 申新搁浅:荣氏企业大危机 实业部乘人之危:“可怜大王几被一班小鬼扛到麦田里去” 四台石磨起家:从面粉开始 “面粉大王”:“兵船”走向世界 “纺织大王”:“从衣食上讲,我拥有半个中国” 荣宗敬的四项原则 雪上加霜:申新七厂拍卖风波 落井下石:宋子文的如意算盘 “劳工自治区”和“大无锡”之梦 “爱国之心,未敢后人” “一生知已是梅花” “雄才创业”和“老成持守” “大迷”和“二迷” “有力量要贡献社会” “三足鼎立”  绑架事件:宁可牺牲个人保全事业 “我是事业家,不是资本家”第三章 书生之见VS发财之念——范旭东和“永久黄”团体 久大精盐公司 军阀绑票勒索 永利碱厂 纯碱价格战:MBA教材的经典案例 “永利是高明的灯塔” “当了裤子也要办黄海” 亚洲第一大厂 “新塘沽” “谁人肯向死前休” 三条自我约束原则 社会的中流砥柱 “三位一体”中的“李老太爷” “三位一体”中的“国宝”侯德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盛着塘沽沙的搪瓷杯第四章 一掷万金穆藕初 “中国第一人物” 从德大、厚生到豫丰:“佩六国相印” 纱布交易所:没有股份的理事长 世界不问你是何人,只问你能做何事 “手散黄金培国士” 毕生最得意之教育事业:中华职业学校和位育小学 情系昆曲 倡斗黄头鸟 从政非志趣所在 “新兴商人派”代表 延安统战对象 苏州城外“穆家坟”第五章 “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刘鸿生和他的企业集团 “O.S.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纸了!” “想利用口袋中的现钞做点事” “火柴大王” “象”、“马”、“龙”之争 “煤业大王” “我并没有让我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筐子里” “企业大王” 六个保镖和七只生鸡蛋 点金石:经营之道与用人之道 “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个人的才能” “在上海我是大老板,到重庆变成小伙计了” 日落西山 “我总希望把我的企业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第六章 谁创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卢作孚和民生公司 宜昌大撤退 药王庙创世纪 小鱼吃大鱼的“卢作孚神话” 大制度和小细节 “公司魂”:民生精神 朝会和《新世界》 影响和帮助卢作孚的人 “你的跟班比你穿得漂亮” 没有私产的总经理 读书和看戏 “我从来不想过官瘾” “选卢作孚做行政院长吧” “这东西不男不女” “民生公司的股票交给国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七十老翁何所求? ——读傅国涌《大商人》 傅国涌先生这本《大商人》,以事实的描述为主,着眼于那些带有历史体温的细节,读者可以从多重角度去读,每一个角度都可能找到你想寻找的东西。美国小说家辛格曾说,观点会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过时。《大商人》里面呈现的事实,为我们...  

评分

‘立国于现代的世界上,主要在科学,文化各方面打下现代化坚实的基础。政治制度和风气是重要的,但比之前者,没有决定的意义。比如, 你们能把《大公报》办成一张真正反映民意,敢言而伸张正义的报纸,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尊重,那就在舆论界立下了一根坚实的柱子。再如,我们在...

评分

文/严杰夫 2009年的初春尽管早已大地回暖,但对67岁的荣智健来说,冬天的寒意一定还没完全褪去。4月3日,中信泰富香港总部突然遭到香港警方调查。当日该公司发布声明称,商罪科要求该公司提供过去两年涉及外汇合约和资料,以调查是否涉及违规和欺诈。之后,就曝出该公司在外汇...  

评分

读书时有一词终日萦耳却从未得解,叫做“中国的脊梁”,师长们最爱逼我们以此作比,仿佛只要苦读经年,出人头地之日就是国家大幸之时。因为自己终于没有成材,所以一想起这个比喻便犯恶心,仿佛因己之过而使国家在脊柱上缺损一块,佝偻歪斜,始终挺不直腰板。后来见人多了,疑...  

评分

七十老翁何所求? ——读傅国涌《大商人》 傅国涌先生这本《大商人》,以事实的描述为主,着眼于那些带有历史体温的细节,读者可以从多重角度去读,每一个角度都可能找到你想寻找的东西。美国小说家辛格曾说,观点会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过时。《大商人》里面呈现的事实,为我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人物志写的真好

评分

: K825.38/2263

评分

这本书一读,才知道近几年读的比如稻盛和夫《活法》,科林斯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描述的企业家领导都达不到张骞和卢作孚的境界,乱世之中,一个人的愿力如此强大,实业救国,纯粹而理性,能抛开个人得失,一心为国为民。如今,这样的企业家哪里找?

评分

商人才是我追逐的目标

评分

很悲剧。早上看了一个理论,关于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或者应该叫制度模范或技术模仿。两者之间肯定是技术模仿更容易短平快地出效果,但也往往是这种出效果,反而会让制度更新更加卡死在进程上,从而拖累前期出现的效果,这不应该简单地归位于中产陷阱。在解放生产力的道路上,应该转型成为服务型的政府,让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安定的保障与所有权的保障,不然,所谓的1亿中产根本是个笑话,一旦泡沫消失,卑微的所有权根本得不到保障。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书上说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种软弱性根本在于得不到法制的保障,权力是无限集中,不受限制的,才会出现这么早进入封建社会却一直无法进入民治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