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文化與書麵文化

口語文化與書麵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沃爾特·翁(Walter J.Ong)
出品人:
頁數:173
译者:何道寬
出版時間:2008-8-1
價格:2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41625
叢書系列:媒介環境學譯叢
圖書標籤:
  • 傳播學
  • 媒介環境學
  • 語言
  • 語言學
  • 沃爾特翁
  • 口頭傳統
  • 文化研究
  • 媒介
  • 口語文化
  • 書麵文化
  • 語言使用
  • 文化差異
  • 交流方式
  • 社會語境
  • 語言習慣
  • 文化傳播
  • 錶達風格
  • 溝通模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口語文化與書麵文化:語詞的技術化》為我們研究和保護史詩、口頭傳統和無形的文化提供瞭有力的理論基礎。

著者簡介

沃爾特·翁(Walter J.Ong.1912-2003),生前任美國聖路易斯大學教授.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第二代核心人物。他以研究中世紀人文學者彼得·拉米斯(Peter Ramus)和口語文化著稱。他提齣瞭口語文化一書麵文化的兩極性概念,首創原生口語文化和次生口語文化的分野,界定瞭原生口語文化的九大特徵。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拉米斯、方法和對話的式微》(Ramus,Method,and the Decay of Dialogue,1958)、《語詞的在場》(The Presence of the Word,1967)、《口語文化與書麵文化》(1982)等。

何道寬,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政府津貼專傢,曾任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現任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深圳市翻譯協會高級顧問,從事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研究20餘年,著譯約800萬字。著作有《中華文明擷要》(漢英雙語版)、《創意導遊》(英文版)。譯作近30部,要者有:《思維的訓練》、《裸猿》、《文化樹》、《超越文化》、《理解媒介》、《麥剋盧漢精粹》、《數字麥剋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交流的無奈:傳播思想史》、《麥剋盧漢:媒介及信使》、《思想無羈:技術時代的認識論》、《傳播的偏嚮》、《帝國與傳播》、《手機:擋不住的呼喚》、《真實空間:飛天夢解析》、《麥剋盧漢書簡》、《傳播與社會影響》、《新政治文化》、《麥剋盧漢如是說:理解我》、《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技術壟斷:文化嚮技術投降》、《模仿律》、《萊文森精粹》、《遊戲的人:文化中遊戲成分的研究》、《與社會學同遊:人文主義的視角》、《口語文化與書麵文化:語詞的技術化》、《伊拉斯謨傳:伊拉斯謨與宗教改革》、《中世紀的鞦天:14世紀和15世紀法國與荷蘭的生活、思想與藝術》等。長期在學術報刊上發錶一係列專業論文,要者有《比較文化之我見》、《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中國文化深層結構中崇“二”的心理定式》、《試論中國人的隱私》、《論美國文化的顯著特徵》、《論非言語交際》、《比較文化的新局麵》、《水嚮高處流》、《媒介即是文化--麥剋盧漢媒介思想述評》、《麥剋盧漢在中國》、《和而不同息紛爭》、《媒介革命與學習革命》、《多倫多傳播學派的雙星:伊尼斯與麥剋盧漢》、《天書能讀:麥剋盧漢的現代詮釋》、《麥剋盧漢的學術轉嚮》、《我們為什麼離不開紙媒體和深度閱讀:從紙媒體閱讀到超文本閱讀》、《異軍突起的第三學派--媒介環境學評論之一》、《媒介環境學辨析--媒介環境學評論之二》、《媒介環境學的思想譜係--媒介環境學評論之三》、《三代學人的薪火傳承--媒介環境學評論之四》、《媒介環境學派的理論命題、源流與闡釋一一媒介環境學評論之五》、《破解史詩和口頭傳統之謎:(口語文化與書麵文化>評析》等。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謝辭
作者自序
第一章語言的口語屬性
1.1語文的頭腦與口語的曆史
1.2你說的是“口語文獻”嗎?
第二章原生口語文化的現代發現
2.1古人的口語傳統意識
2.2荷馬問題
2.3米爾曼?帕利的發現
2.4後繼的和相關的研究
第三章口語文化的心理動力學問題
3.1作為力量和行為的有聲詞匯
3.2你知道你能夠記住什麼:記憶術和套語
3.3再論基於口語的思維和錶達的特徵
3.4口頭記憶
3.5“言語馬達”的生活方式
3.6英雄的“厚重”形象和古怪形象的精神作用
3.7語音的內在性
3.8口語文化、社群與神聖情懷
3.9語詞不是符號
第四章文字對意識的重構
4.1獨立話語的新世界
4.2柏拉圖、文字與電腦
4.3文字是技術
4.二什麼是“文字”或“真正的文字”?
4.5文字有多種,但拼音字母錶隻有一種
4.6書麵文化的濫觴
4.7從倚重記憶到倚重文字記錄
7.8文本特徵的心理動力因素
4.9文字産生的距離和精確性,書麵語方言與詞匯變異
4.10文字和口語的互動:修辭與主題
4.11文字和口語的互動:承載學術的語言
4.12口語文化的韌性
第五章印刷術、空間與封閉空間
5.1聽覺主導讓位於視覺主導
5.2空間與意義
5.3印刷術的其他影響
5.4印刷文本與封閉空間:互文性關係
5.5後印刷文化:電子文化
第六章口頭記憶、故事情節與人物刻畫
6.1故事情節的首要地位
6.2敘事與口語文化
6.3口頭記憶和故事情節
6.4情節的封閉空間:從遊記到偵探故事
6.5“豐滿”的人物、文字與印刷術
第七章一些定理
7.1書麵文化的曆史
7.2新批評與形式主義批評
7.3結構主義
7.4文本主義者與解構主義者
7.5言語行為理論與讀者反應理論
7.6社會科學、哲學與《聖經》研究
7.7口語文化、書麵文化與人的屬性
7.8“媒介”模式的交流和人的交流
7.9意識的內部轉嚮:意識與文本
參考文獻
索引
譯者後記
譯者介紹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七章篇幅基本涵盖了口语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 涉及了研究史上的各种观点和谬误 对以往研究的误区和不足有所揭示 但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却几乎没有反思 西方的口语文化研究 尤其是口语文化到书面文化转型的研究 更注重两种文化的差异 似乎缺少对转化过程的研究 好像文字甫一产生 ...  

評分

七章篇幅基本涵盖了口语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 涉及了研究史上的各种观点和谬误 对以往研究的误区和不足有所揭示 但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却几乎没有反思 西方的口语文化研究 尤其是口语文化到书面文化转型的研究 更注重两种文化的差异 似乎缺少对转化过程的研究 好像文字甫一产生 ...  

評分

首先拓展了很多关于环境学派的观点和代表人物,尤其是除麦克卢汉和伊尼斯外的其他学者,包括他们的代际关系。但目前学界对这异军突起的所谓“第三学派”还是持保留和怀疑态度的,仍然只认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但是,随着技术在我们生活中,尤其是传播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

評分

七章篇幅基本涵盖了口语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 涉及了研究史上的各种观点和谬误 对以往研究的误区和不足有所揭示 但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却几乎没有反思 西方的口语文化研究 尤其是口语文化到书面文化转型的研究 更注重两种文化的差异 似乎缺少对转化过程的研究 好像文字甫一产生 ...  

評分

当我习惯了文字,习惯了书写,习惯了阅读的人,如果我回到了没有文字的时代,回到了口语时代里的原始社会,我会遇到什么困难? 那时候没有笔和纸,当然也有电,也就没有电脑,我的书写能力也无从使用——毕竟没有任何人理解文字符号。——除非你能说服他们接受,并让他们...  

用戶評價

评分

一般來說,讀過書的比沒讀過的更有思考深度,為什麼?文字是一種幫我們內省的技術,他幫我們與客觀世界保持距離,從而更邏輯的認識世界,也認識我們自己。文字之所以被創造齣來本是為瞭剋服語言音響的時空局限,但文字把認識對象分開,並由此確定“客觀性”條件,使得人類可以用精細的、或多式少科學的抽象範疇來管理知識。和說話相比.書寫緩慢而孤獨的,它因此強化瞭文字的反身性,文字的反身性本身又促成瞭從無意識裏生長齣來的意識。

评分

沃爾特翁此書從口語文化至書麵文化的傳承與異變過程,看人類意識是如何一步步從情景式走嚮邏輯式的。很有見解地分析瞭文字和印刷術是怎樣把語詞強製固定在空間當中,從而帶來瞭封閉性和創造性的幻覺,進而影響人類思維及其文學哲學産物的。完全有從語詞發展角度改寫思想史的可能,不過也因野心過大後麵兩章略有語焉不詳之處。記:Havelock和McLuhan是本書之外必須擴展到的兩人。(btw這書條分縷析是模範論文無疑XD)

评分

雖然讀得挺認真,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弄不懂,囫圇吞棗地過去瞭。但是能都讀懂的地方是非常有啓發的。可能是翻譯的問題吧。有時間要仔細鑽研一下英文原著。

评分

馬和汽車的思考

评分

通過改變既有思維方式和觀察世界的角度,帶領讀者獲得瞭許多全新的認識。但很多問題說的不透徹,一些結論下得稍顯武斷(也許是因為本書篇幅有限,而且我又缺乏相關學科的背景知識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